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做好今年重點工業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促進工業項目按期建成投產,對于加快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增強發展后勁,拉動海西基本建設投資,增加財政收入,更好地支撐海西工業發展,促進全州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順利實現2006年及“十一五”規劃的目標至關重要。
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的基本情況
州政府列為重點管理的項目有22個項目總投資為304.75億元,2006年計劃投資77.53億元;在建項目16個,項目總投資109.43億元,2006年計劃投資42.6億元。其中油氣資源開發項目2個,總投資16.4億元,2006年計劃投資9.5億元;鹽湖資源綜合開發項目8個,總投資70.72億元,2006年計劃投資24.51億元;煤炭資源項目4個,總投資9.55億元,2006年計劃投資3.05億元;金屬開發項目2個,總投資12.76億元,2006年計劃投資5億元。2006年計劃新開工建設項目6個,總投資195.32億元,2006年計劃投資35.47億元。
全州重點工業項目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項目投資大。22個工業項目個均投資近14億元,是我州資源開發以來投資規模最大、最具有影響力的項目。二是資源綜合開發范圍廣。這些重點項目符合國家發展的產業政策,符合柴達木循環經濟的要求,具有柴達木資源開發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項目涉及油氣化工、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煤炭化工等四個重點產業。其中有50%以上是資源深加工和綜合利用項目,對推動柴達木循環經濟區的發展和項目支撐將產生重要的作用。三是項目科技含量高。加大了對鹽湖資源、石油天然氣、煤炭資源的綜合開發,引進和應用了新技術、新工藝,促進了項目的技術改造,提高了科技創新能力。這些項目的實施對于提升海西工業技術水平,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必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四是對地方經濟拉動力強。省委、省政府把海西確定為全省新興工業基地,主要得益于海西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有了工業發展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十五”末,海西二產中的工業增加值已占地區GDP的67籠,實現利潤50億元,分別名列全省第一。“十一五”海西工業要繼續保持年均20%的增長速度,任務十分艱巨。22個重點工業項目的建成投產,預計可實現工業現價產值達300億元左右,只有充分發揮大項目對海西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才能有力地拉動海西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實現“十一五”“四個翻番”的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五是項目投資主體多元化。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和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優化了投資結構和企業資本結構,改變了海西國有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促進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國有、股份制、外資和民營經濟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海西資源開發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得益于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地區的高度重視及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年來,各地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的協調服務,組織開展投資環境治理年活動,努力為投資者營造良好的投資和發展環境。目前,全州重點項目進展順利,青海油田公司一期30萬噸甲醇、格爾木30萬千瓦燃氣電站、青海100萬噸鉀肥綜合利用項目一期、中信國安西臺吉乃爾湖鋰鉀硼綜合開發項目、青海鋰業東臺提鋰綜合項目、德令哈氯化鈣項目、都蘭生鐵冶煉項目、青海煤業集團魚卡90萬噸煤炭礦井工程、烏蘭100萬噸焦化等一批項目年內基本建成投產,為海西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項目建設進展順利,成效明顯,但也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工業發展環境趨緊。一是公路通達程度低,特別是礦山道路建設滯后。由于資源開發進程的加快,目前的礦山道路狀況遠不能適應項目建設的要求。我州大部分資源她的項目處在偏遠山區、沙漠戈壁;距主要公路干線較遠,礦山道路大部分是依托企業自建的沙石路,道路等級低,通貨能力不足,影響著項目建設和工業產品的運輸。二是電網覆蓋率及保障程度低。電力是工業的重要支撐,由于海西電力電網建設滯后,大部分礦區電網覆蓋率低、等級低,主要靠企業自備電源,這對礦山、礦井開發建設帶來安全隱患。目前,供電系統屬單回路電源,電網脆弱、穩定性差、電力保障能力低。給建設和生產造成了一定影響。
(二)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矛盾爽出。由于我州水利建設滯后,一些企業為了解決工業用水自建水源,有的企業只解決了工業用水,而生活飲水不達標。統籌解決好水資源和工業用水矛盾成為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一個重要課題。
(三)鐵路運輸能力不足。由于西寧至格爾木鐵路運力緊張,一些項目建設急需的材料、大型工程機械和設備不能及時通過鐵路運輸,影響了建設進度,增加了項目成本。特別是工業產品運輸矛盾更加突出,全年計劃運輸的工業產品近1100萬噸,青藏鐵路公司在力保海西運輸的前提下,也只能完成800—850萬噸,造成工業產品的大量積壓,使企業的生產難以按計劃完成,同時也加大了工業經濟運行難度。
(四)工業項目儲備不足。特別是支撐工業發展和近期可實施的大項目少。有些項目正處于技術攻關階段,一時難以進入工業化生產。有些項目論證、可研程度低,前期工作不夠扎實,使項目的推介、洽談、招商成功率不高。
(五)礦產資源勘探工作滯后。由于新控制的資源量少,難以滿足投資者合理的資源配置要求,造成一些大的項目遲遲不能實施。
幾點思考和建議
(一)強化項目管理,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建設新興工業基地,加速工業化進程,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州委、州政府提出的項目帶動戰略,始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中心,強化項目意識,不斷加大對項目建設的支持和協調力度,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的調查研究,定期召開重點項目建設調度會,跟蹤解決項目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確保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同時,應進一步完善項目工作目標責任制,加大年度考核力度,增強各級政府、各部門的項目責任意識,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對工業經濟、基本建設投資和地區國民生產總值不斷增長的帶動作用,使全州上下形成跑項目、干項目的良好氛圍,確保項目招得進,留得住,干得好,成效大。
(二)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堅持工程報建程序。扎實有效的項目前期工作是做好捐商引資工作的前提,是加快項目建設的保障。一是要根據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我州的優勢產業、特色經濟,按照產業的分工,做好縱向、橫向綜合開發項目規劃,委托科研院所,做好項目的預可研和可研。同時積極向國內外推介,促使重大項目在海西落戶,實現海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二是要支持和督促項目業主做好項目開工前的各項工作。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國家產業政策的宣傳指導,扎實做好項目選址、土地征用、環評、安評、水土保持方案、工程設計、項目的備案、核準、報建等各項前期工作,要堅持項目建設“三同時”原則,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三)合理配置資源,確保重點項目實施。西部大開發吸引著更多的投資商來柴達木投資興業,但他們更多的是看重海西的資源優勢。因此將合理配置資源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正確處理好工業項目與資源配置的關系,是促進海西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大礦產資源的勘查力度,增加儲量,確保后備資源供給。在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加大地勘工作力度的同時,支持商業性勘探和風險勘探;鼓勵和引導社會廣泛參與勘探工作,進一步提高勘探工作深度。在政府調控的前提下,合理有償出讓、轉讓、整合礦產權,提高政府控制資源的能力。二是政府應加強對公共礦產資源的管理和調控。對稀有資源、公共資源,要堅持統一管理,合理配置,有序開發,增強政府對礦產資源的控制力。對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產業鏈長、對地方經濟拉動力強的重大項目要堅持定向配置資源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以市場化為主,使現有資源達到有效配置,充分發揮其作用。三是要強化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的意識。海西第一輪資源開發,主要依托礦產資源進行開采、開發,進行粗加工,以賣原料為主,產品附加值低。今后要積極引導這些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做好深加工和資源綜合開發的規劃,對有條件深加工產品的原料輸出型企業,政府要加強政策調控進行引導。對新建深加工企業,政府要引導下游產品企業同資源上游產品企業搞好整合,以股權形式,促進企業間的相互聯合,實現資源共享,利益共得,有效利用和綜合開發。
(四)緩解基礎設麓建設“瓶頸”制約壓力。水電路是目前制約我州重點項目實施和工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各級政府要按照我州“十一五”發展規劃,實施基礎優先戰略,加大投入,圍繞工業化的發展著重進行規劃和建設。適應我州工業發展的需要,在支持好、服務好鐵路復線建設、330千伏雙回路電源建設的同時加快水資源普查工作,為工業發展提供可靠的支撐。一是搞好礦山道路的建設規劃,加快實施步伐。礦山道路距主要交通干道較近的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給予代建,也可采取企業自籌、公路交通部門支持進行聯建。一處礦源地有多家企業的可采取政府支持、企業合資的形式,改善礦山道路條件。二是根據水資源缺乏的情況,統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在查清水資源量的同時,提高水對工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大力發展節水型工業,實行標準化、定量目標考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加大用水結構的調整,發揮水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三是加強產品運輸的調度工作,要加強同鐵路部門的聯系協調,充分發揮鐵路運輸的主渠道作用。確保主要工業產品、附加值高的產品的運輸。同時要加強公鐵聯運工作,實行公鐵分流。協調鐵路部門為企業在西寧以東增設貨運站點,消除格爾木至西寧的運輸瓶頸。引導企業加大異地倉儲工作,調整生產計劃,增加每年停產前的產品庫存,保證鐵路春運期間產品的外銷。
(五)加強循環經濟園區建設。根據柴達木循環經濟區一區多園、一園多制的要求,加快格爾木昆侖經濟開發區、格爾木冶金工業園、德令哈工業園、烏蘭焦化工業園等建設。加快園區規劃,加大投資,使工業園真正成為基礎設施配套、管理規范、服務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園區。同時要配套制定園區產業發展的政策,確定項目入駐條件,充分發揮園區對海西工業的幅射帶動作用。
(作者系海西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