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自我管理、自我決策、自我服務的協會組織,可以提高會員農畜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進而有助于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在新農村建設中,經濟協會更要發揮作用,把農牧民組織起來闖市場、建家園。
一、專業經濟協會的發展概況
我州第一個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是德令哈市懷頭他拉絨山羊協會。該協會成立于1989年,經過多年的運營,已發展會員156戶,團體會員5個,協會固定資產也由成立時的5萬元增加到目前的100萬元,全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98島年的1400元增加到2005年的4600元。德令哈市懷頭他拉絨山羊協會成為海西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的典范,創設的柴達木絨山羊品牌也成為青海知名品牌。
2001年底,在海西農村牧區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在全州農村牧區大力培育和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各種專業協會,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會后,各級政府把發展專業經濟協會作為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提高農牧業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牧業市場競爭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舉措,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采取多種措施培育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推動了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的長足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
截至2005年底,全州已建立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18個,會員人數1803戶,固定資產1920萬元。涉及蔬菜經營、絨山羊繁育、牛羊養殖、羔羊育肥、養豬、半改、食用菌栽培等農牧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協會組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專業經濟協會的主要特點
海西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其主要特點有:
1.在組建形式上呈現多元化。(1)能人和專業大戶帶動型。如都蘭縣食用菌協會和察汗烏蘇鎮黃牛改良協會等,是由頭腦活、懂經營、善管理的能人或專業大戶牽頭而組建的,這種組建形式是目前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形成的主體。(2)生產基地和特色產業推動型。如德令哈市懷頭他拉鎮絨山羊協會和原宗務隆鄉東山村蔬菜協會,由于有一定規模的生產基地形成了特色產業或產品,為了抵御市場風險,增加生產收入,農牧民自發的組建專業經濟協會。(3)企業牽動型。如烏蘭縣茶卡鎮牧民養殖協會,是由于青海高原肉食品公司牛羊收購的牽動,農牧民群眾為了便于與高原公司聯系,統一組織生產和銷售,把原計劃成立的8個協會組織改制重組成立的一個牧民協會。(4)鄉鎮政府或農牧區集體經濟組織牽頭型。如天峻縣新源鎮城郊牧民協會和新源鎮天棚牧民協會等,是政府或牧委會根據本地的生產情況為了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牧民收入牽頭組建的。
2.組織類型上,圍繞本地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組建專業經濟協會。隨著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和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推進,各地都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主導產業或特色產品。如都蘭縣察汗烏蘇鎮形成了黃牛改良基地,德令哈市原宗務隆鄉東山村形成了蔬菜種植產業,懷頭他拉鎮形成了絨山羊繁育基地等,圍繞這些主導產業或特色產品組建了相應的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而各種專業經濟協會又對這些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組織方式上,堅持“民辦、民管、民經營、民受益”宗旨。農牧民在參加各種專業經濟協會中,參與自愿、決定自主,入退自由;農牧民在成立各種專業經濟協會時,起草組織章程、會員入會登記、召開會員代表大會、產生理事會、理事長、申請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組織日常工作由理事會負責,重大事項經會員代表大會決定。
4.利益聯接上,以松散聯接為主。農牧民加入各種專業經濟協會,是希望經濟協會在提供信息、技術等服務的同時,通過組織生產和銷售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從各地的協會組織運作情況來看,協會的組織能力比較弱,在提供技術、信息服務等方面不是很到位;統一組織生產和銷售的能力不強。多數經濟協會處在僅給會員提供簡單的技術信息服務階段,利益聯接上是一種松散的購銷或買賣關系。
5.合作行業和領域上不斷拓寬。經濟協會的合作行業從起步階段的絨山羊養殖擴大到了蔬菜、黃牛改良、牛羊販運、羔羊犢牛育肥銷售、食用菌栽培等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各個領域,輻射范圍不斷擴大。
三、專業經濟協會存在的問題
總體看來,我州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尚處于起步階段,而且發展速度較快,也存在一些問題。
1.協會組織松散。一方面由于農牧民思想文化素質偏低,缺乏參與思想與主人翁意識;另一方面在組織內部市場信息、技術以及統一銷售等方面組織能力較弱,呈現出松散的購銷或買賣關系。部分協會還沒有固定的辦公場地、常設的辦事機構、專職的工作人員,制定的章程不規范。
2.協會分布范圍有限。目前,海西各種農牧區專業協會18個,但加入協會的農牧民仍屬少數,大多數的農牧民未能參加協會組織。從分布領域看,“基地+農牧戶”形式的組織在生產領域居多,在農畜產品加工、銷售等領域較少。實際上,農畜產品的大部分利潤來自與農畜產品的深加工和銷售環節。
3.協會影響帶動力不強。專業經濟協會在質量標準、產品品牌、生產技術、市場信息、產品銷售等方面缺乏統一服務功能。大多數協會與企業、市場還未形成穩定的農畜產品銷售渠道和供貨渠道,農牧戶也沒有與區域特色產業相配套的布局。市場競爭力不強,輻射帶動能力較弱。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各級政府部門雖然鼓勵農牧民成立各種專業協會,并加大了扶持力度,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對各種農牧民專業協會組織進行貸款貼患,但在實際工作中,專業經濟協會貸款困難,享受不到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而且也沒有有關農牧民專業經濟協會的法律法規來維護其合法權益。
四、專業經濟協會促進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各級農牧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更新觀念,從促進“三農”工作的高度,充分認識到發展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行業分工,搞好部門協調,積極穩妥地推動專業經濟協會的發展。要大力支持農牧民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自愿組建各類專業經濟協會;要鼓勵引導供銷合作部門和其他從事農產品購銷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興辦、領辦各類協會,提供市場消息,開拓農產品流通渠道,為農牧民增收服務。要加強工作指導,落實優惠政策,為專業經濟協會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抓好示范引導,規范組織管理。目前我州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尚處于探索和起步發展階段,要給予高度重視。一要抓好示范引導,從扶持、樹立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典型著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和引導作用,促進專業經濟協會的健康發展;二要加強對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的規范管理,從幫助建立和完善各種協會組織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和積累制度等方面入手,促進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的組織規范和民主管理。
3.加大對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的扶持力度。在發展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中,要認真落實國家的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積極支持專業經濟協會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市場營銷等,拓展服務領域。農牧部門不僅要從資金、技術上扶持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更要積極爭取省上產業化資金,推動農牧區專業經濟協會的發展。
4.開展宣傳和培訓,擴大專業經濟協會影響。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宣傳工具,通過各種形式、多種途徑向農牧民宣傳專業經濟協會知識,讓農牧民懂得專業經濟協會是一種農牧民之間的合作組織,努力培養農牧民的合作意識,使農牧民更多的了解合作組織,支持合作組織,參與合作組織,共同辦好合作組織。各級農牧部門要積極開展專題培訓班,對協會負責人進行合作業務、市場營銷、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各專業經濟協會也要對會員開展參與合作、生產技術、市場分析、業務經營等方面的培訓,努力提高從負責人到會員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促進專業經濟協會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青海海西州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