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地檔案館根據自身的地域文化特點和檔案資料存在的狀況以及社會的需要,逐漸建立起了地方特色檔案。但由于理論層面上還缺乏對地方特色檔案的研究,存在對地方特色檔案概念理解不一,地方特色檔案建設隨意性大,標準不一,質量良莠不齊,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1 什么是地方特色檔案。對這個問題,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原國家檔案局副局長劉國能在其專著《檔案觀》中對地方特色檔案表述為:“地方特色檔案,簡單地說,就是帶有地方獨特色彩的檔案。首先它是檔案,具有檔案的本質屬性,即原始記錄性;其次,具有獨特的地方區域性,就是說它是同當地有關的獨特的人、物、事。”至今看來,這個定義很精練,也很明確。但從地方特色檔案建設的實踐看,其外延多已超越檔案的本質屬性。如有些以古都為主題建立的特色檔案,就收集了相關的古籍、資料、文物。據相關檔案館反映,這是對檔案的有效補充,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筆者認為,地方特色檔案應是檔案部門收集(征集)的反映當地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民俗民風、特殊事件、名人、名勝、名優特產等特色的各種形式和載體的記錄材料。
從這個概念出發:
1.1 地方特色檔案的來源有兩部分:一是根據我們國家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檔案工作體制,按照規定的接收范圍接收的當地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檔案中具有地方特色的部分;二是指散存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門、民間和個人手中與本地有關的、突出反映本地地域特色的文件、資料、實物等材料。
1.2 地方特色檔案的內容主題豐富多樣。與該地區的歷史、地理、經濟、文化、風俗相聯系,可形成反映古都文化、歷史文化、名人文化、風景名勝、名優特產、姓氏族譜文化、民俗文化、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現代城市文化及口述歷史等地方特色的檔案。
1.3 地方特色檔案的形式和載體多種多樣。從形式上,以檔案為主,其他形式的記錄材料為輔。可以是檔案,也可以合理地吸納一些珍貴的古籍、文物、資料作為有效補充。正如劉國能所闡述“可以先不急于區分檔案、資料、載體、稿本,千方百計去收集,變零為整,形成整體優勢”。從載體上,除紙質外,石刻、錄音、錄像、照片、磁盤、光盤等載體形式的地方特色檔案將更引人注目。
2 什么是地方特色檔案建設。筆者認為,所謂地方特色檔案建設,就是指各級檔案館根據某種特定需要,圍繞反映區域特色內容的主題進行調查、收集(征集)、整理,建立地方特色檔案,并有效保護、開發利用的工作。就一個地區而言,反映區域文化內容特征的主題很多.并且隨著各項事業的發展,新的特色主題還會不斷涌現;就一種地方特色檔案種類而言,也有一個不斷豐富、充實、完善和不斷開發利用的過程。因此地方特色檔案建設是一個工作過程,這個過程有的簡單、有的復雜、有的短期可以見成效,有的需要長期的努力。
3 地方特色檔案建設的特點。地方特色檔案建設與傳統收集范圍、歸檔制度下的檔案建設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3.1 具有濃厚的地方區域性。有什么樣的區域文化,就有什么樣的地方特色,就有什么樣的檔案。它是某一地方所固有的,不是人為的。
3.2 檔案主題的現實性。確定主題是建立地方特色檔案的核心,決定著地方特色檔案的種類、內容、價值和作用。地域文化的豐富與差異,社會需求的廣泛與特定,決定了地方特色檔案建設選題的多樣性與靈活性,要求地方特色檔案建設適應傳承歷史文化傳統的需要,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適應經濟發展、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的需要,適應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具有主題鮮明的現實性。
3.3 檔案管理的特殊性。以特定的內容主題為前提建立的地方特色檔案,其來源的多樣性,分布的廣泛性,時間跨度的廣域性,載體形式的多樣性,打破了傳統檔案整理中所遵循的全宗原則、來源原則,在檔案整理時應優先考慮運用事由原則,其收集方法、征集渠道、鑒定方法、保管方法、工作方式等都有別于傳統檔案管理,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特殊問題特殊對待。
3.4 檔案建設的系統性。地方特色檔案建設是一個連續不斷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政策依賴性、部門合作性、條件限制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政策的支持、部門的配合和社會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各層次社會檔案意識的薄弱會成為建設地方特色檔案的阻力;人力、經費和技術還會成為建設中的各種具體困難,需要堅定信心,科學規劃,典型引路,優化服務,在服務中求發展,促進地方特色檔案建設健康地、可持續地發展。
根據地方特色檔案建設的定義與特點不難看出,地方特色檔案不是檔案館館藏結構體系中的專門檔案;也不是按歷史分期所形成的歷史檔案;更不相當于從保護、搶救角度劃定的重點檔案。但目前,有部分檔案館將領導視察時形成的題詞、照片、錄音、錄像等文件材料.把館藏的婚姻檔案、土地證檔案、人口普查等專門檔案,把革命歷史檔案等不做區分地都列為地方特色檔案。這是值得商酌的。當然專門檔案、歷史檔案、重點檔案和地方特色檔案也不是截然分開的,專門檔案、歷史檔案中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可以轉化為地方特色檔案,如襄城縣1958年建立的煙草檔案是專門檔案,又突出反映其地方的經濟作物特色,是地方特色檔案的一種;再如豫皖蘇、太行行署等檔案是革命歷史檔案,也是重點檔案,其中與本地有關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可以轉化為地方特色檔案。而不加區別地將所有革命歷史檔案,“文革”時期的檔案統稱為“地方特色檔案”顯然是不適當的;地方特色檔案中符合重點檔案鑒定標準的,也要做為重點檔案加以申報和保護。
(作者單位:河南省檔案局)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