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村級檔案管理現狀
1.1 建國后某縣三次村級建檔情況:建國以后,某縣村級建檔工作先后進行過三次大的行動。第一次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進行的村村建檔活動,由于受當時政治氣候“大躍進”影響,沒有形成一定的村級檔案管理模式;第二次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為服務農村“小康”建設需要.某縣檔案局在全縣各鄉鎮的“小康村”推行建檔工作,參照縣直機關建檔標準,先后在30多個“小康村”建起了檔案室,并對村級兼職檔案員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業務培訓,“小康村”建檔率達100%;第三次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某縣根據省委辦公廳關于開展村級建檔工作通知要求和省檔案局《河南省村級檔案管理暫行辦法》,利用三年時間,采取全局職工分片包鄉包村的辦法,在全縣范圍內普遍推行村級建檔工作。截止2000年底,縣檔案局匯總各鄉鎮村級建檔情況統計表明,該縣村級建檔率達90%以上,村級歸檔案卷13500多卷(冊)。各建檔村基本實現了四有:有檔案管理五項制度;有兼職檔案員;有檔案保管專柜;有目錄可查。縣檔案局還結合村級建檔情況,分期分批集中培訓村文書(兼職檔案員)450多人,印發《河南省村級檔案管理暫行辦法》等村級建檔各類資料1000多份,投入資金3萬多元,為該縣村級檔案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2 當前村級檔案管理的實際狀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河南省檔案管理條例》和《河南省村級檔案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鄉鎮政府是村級檔案工作的領導和監督管理主體。2000年農村建檔任務完成后,某縣檔案局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將村級建檔的領導和監督指導任務移交給了各鄉鎮政府及鄉鎮檔案部門。為掌握村級建檔領導和監督指導任務移交鄉鎮政府和鄉鎮檔案部門后村級檔案管理現狀,我們在2006年5月對某縣3個鄉鎮37個行政村的檔案管理情況進行了摸底調研,從調研情況看,村級檔案管理的現狀不容樂觀。
1.2.1 村級兼職檔案員隊伍空缺嚴重。2000年某縣基本實現了村村有兼職檔案員的目標,但隨著幾年來村級換屆選舉的進行,大部分村文書(兼職檔案員)被更換,新的村文書又沒有經過鄉鎮以上檔案部門的培訓,不了解村級檔案工作,加之新一屆村委會沒有將檔案工作納入村委和村文書的工作職責范圍,使村級兼職檔案員隊伍出現嚴重空缺。從37個行政村的調研情況看,目前明確村文書負責村各類文件歸檔任務的不到5%。
1.2.2 村級建檔維持率低。2000年村級建檔監督指導任務下放各鄉鎮后,由于鄉鎮檔案管理機構不完善,監督指導不力,致使村級建檔維持率嚴重下降。目前,37個行政村能夠維持建檔的不到5%;能夠將各類文件、檔案集中保存的(沒有按要求歸檔)只有21%,大部分行政村的各類文件仍然分散在村支書、村主任、村文書及其他村委、村民小組組長手中。
1.2.3 村級檔案保管條件嚴重惡化。2000年村級建檔時,某縣各建檔村基本實現了四有(有檔案管理五項制度、有兼職檔案員、有檔案保管專柜、有目錄可查),但從調研情況看,近幾年村級檔案保管條件出現了嚴重惡化。一是新老文書交接時沒有及時移交檔案,致使村級檔案保管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有的行政村甚至丟失了原有歸檔案卷。二是檔案保管專柜被挪作他用,原有歸檔案卷被當作個人財產隨意放在個人家中。三是檔案管理五項制度沒有得以嚴格執行,大部分行政村在2000年村級建檔中統一制作的五項制度已不知放在何處。
1.2.4 村干部歸檔意識不強。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對于涉及農村、農民切身利益的文件資料,村干部都很注意收集并自己保存,一任干部保存一任干部的相關文件,沒有集中歸檔和集中保管的意識.總是覺得這些文件重要,集中保管或移交給別人不放心。有的村甚至把這些文件的移交歸檔作為新老村干部移交權力討價還價的一個手段,使村級文件歸檔工作復雜化,嚴重地影響了村級建檔工作的開展。
1.2.5 村級建檔資金投入不足,村級建檔本來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平均每個村一年50元就能滿足村級文件歸檔的需要,但就是這么少的投入,有的村也不能滿足。從調研的情況看,在37個行政村中有80%的村近幾年來沒有向檔案工作投入1分錢。
2 村級建檔工作為何遭到“冷遇”
村級建檔:工作并不像檔案部門所希望的那樣普遍受到歡迎,而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冷遇”:一是村干部對村級建檔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二是對文件材料的收集不予配合;三是村級建檔工作所需的物質條件(如卷盒、卷皮、目錄)不能保障。按檔案部門業務指導人員的話講:“村級建檔就像熱臉貼到冷屁股上”。在這次調研中,我們通過座談了解到村級建檔缺乏動力,遭到“冷遇”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村干部對村級檔案在啟“民智”、促“民富”、定“民安”中的潛在價值沒有足夠的認識。
2.2 新老干部之間復雜的矛盾關系直接影響著村級文件材料的收集歸檔。
2.3 鄉鎮政府和基層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沒有將村級建檔工作納入基層政權建設和各項業務考核項目是村干部缺乏村級建檔動力的關鍵。
2.4 文件歸檔復雜的操作程序是村級建檔工作的技術“瓶頸”。
3 對村級檔案管理的幾點思考
必須建立和完善鄉鎮檔案管理機構,充分發揮鄉鎮檔案管理機構在村級建檔中的主力軍作用。必須防止和克服操之過急、急于求成、畢其功于一役的傾向;必須結合農村發展現實,從完善制度、創新農村檔案管理機制人手。
3.1 將村級建檔工作納入新農村各項建設工作中。要使村級建檔工作健康持續發展,就必須發揮鄉鎮政府在村級檔案管理中的領導和監督管理的主體地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明確要求鄉鎮政府和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將村級建檔工作納入新農村各項建設中去,做到工作有布置,考核驗收有要求,開發利用有實效。
3.2 村級建檔應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經濟發展條件好的村,可以先行一步,建檔一個鞏固一個,經濟條件差,暫不具備建檔條件的村,可以暫緩進行,以避免“建而廢”、“廢而建”現象的發生。
3.3 村級檔案管理模式應當靈活多樣。對于經濟條件好的村,可以按《河南省村級檔案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實行由村檔案室集中統一管理;對于大部分不具備集中統一管理條件的村,實行“村檔鄉管”。
3.4 適當降低業務技術要求,消除村級建檔技術“瓶頸”。《河南省村級檔案整理暫行辦法》對村級檔案的分類,價值劃分等業務技術要求作了明確規定。這些規定,對于一些基礎條件好的村可以依照執行,對于大部分基礎條件差的村,我們建議適當降低業務技術要求,實行低起點建檔,逐步完善規范的辦法,以利于村級建檔鞏固率的提高。
(作者單位:許昌縣檔案局,許昌學院綜合檔案室)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