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黨員示范
豐都縣組建農村黨員示范隊,搭建黨員與群眾共學和共謀發展的平臺。黨員示范隊員由致富能力強的基層黨員組成。他們根據自身特長,分別參加政策宣傳、技術幫教、項目扶持等活動,每人定點長期聯系1—3戶群眾。村黨組織通過聯系對象的評議來兌現示范隊員的獎懲。目前,全縣有6652名農村黨員參加了黨員示范隊,結對聯系群眾9908戶,協助制定家庭致富規劃7504個,幫教掌握實用技術4391項,發展致富項目3204個,幫助貧困群眾做好事實事1511件。在示范隊員的帶動和影響下,全縣有1606名青年農民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豐都縣委組織部)
城口:紅色課堂
城口縣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在干部培訓中開設“紅色課堂”。一是讀“紅色”教材。以城口縣委黨史研究室提供的《城口縣政權史簡明讀本》和《巴山星火》電教片為教材,著重學習“紅四方面軍在城口”、“城口蘇區黨的組織建設”、“蘇維埃政權建設”等內容。二是聽“紅色”黨課。聘請紅巖文化專家、黨史研究學者等為廣大干部上“紅色”黨課。三是看“紅色”展覽??h委黨校舉辦的培訓班、進修班、骨干班等各類主體班次,均要組織參觀巴山星火陳列館和紅巖文化基地、城口縣蘇維埃政權紀念公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四是做“紅色”作業??h委黨校將各類學員的所學內容和撰寫心得體會納入結業考核。
(城口縣委組織部 黃錫)
墊江:破解“三難”
墊江縣圍繞建設新農村,著力破解村級組織“學習、培訓、實踐”這“三大難題”。一是創新政治理論學習方式,提高黨員思想政治素質。各村在活動室建立了遠程教育點,配置了計算機、電視機等,運用現代傳媒手段把網絡黨校延伸到鄉鎮和村。2005年以來,通過視頻互動會議系統,對25個鄉鎮、105個村的黨員干部進行黨的知識、政策法規等專題培訓12期,培訓3萬多人次。二是探索實用技術培訓新途徑,提高黨員帶頭致富的本領。組織開展黨員綠色證書、農村勞動力轉移、村干部素質等專題培訓,舉辦蠶桑、生豬、水產、家禽、果樹、勞務輸出等實用技術培訓6大類42期,使80%的中青年農民黨員掌握了2—3門適用技術,1500多名農村黨員成為致富帶頭人。三是搭建學習實踐新平臺,提高黨員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全縣設立村農技咨詢服務點112個,建立黨員科技示范基地25個,組織村民開展現場培訓和實踐操作200多場次,帶動全縣3萬多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墊江縣委組織部 黃鴻彬 柳作盛)
南川:山村夜話
南川市德隆鄉開展“山村夜話”活動收到實效。該鄉針對廣大農村黨員年齡偏大、文化較低、居住分散等情況,以黨小組為基礎選擇黨性強,文化水平較高,組織能力較強,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黨員家庭作為“山村夜話”舉辦場所。“夜話”把黨的方針政策和群眾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和農民“零距離”接觸,通過“民情記錄”、為群眾代言說事等方法,把村黨組織的工作要求和黨的農村政策傳遞給黨員和群眾,把群眾需要說的話反饋給黨組織,在村級黨組織和群眾之間搭起一座“連心橋”。
(南川市委組織部)
銅梁:短信黨校
如何教育流動黨員?銅梁縣開辦“短信黨?!辈皇橐粋€好辦法?!岸绦劈h校”以聯通公司的“聯通信使”作為平臺,為全縣4451名流動黨員的教育提供了載體。在縣委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和各個鄉鎮分別設立信息發送接收終端,每天向流動在外的銅梁籍黨員發送關于黨的理論方針政策以及先進性教育活動方面的信息,架起黨組織和流動黨員聯系以及流動黨員參加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橋梁,及時將黨的溫暖和關懷傳送給每一位流動黨員,同時吸引流動黨員參與互動,了解他們的所思所盼,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
(銅梁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