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完善省屬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有關問題的直見》,標志著陜西省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意見》出臺有什么背最?有什么重大創新?有什么現實直義?日前,記者采訪了省國資委黨委常務副書記蔣躍。
蔣躍說,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省委工作要點和省政府工作報告對全省國有企業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我省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現實需要。省委組織部、省國資委、省工交辦和省總工會,從2005年8月下旬開始對省屬國有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和運行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調研,2006年年初,省國資委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隊赴國務院國資委、上海市國資委、江蘇省國資委作了專題詞研和交流研討。起草組還結合陜西延長石油集團重組和陜西產業投資公司、陜西高新技術投資公司等企業的試點經驗,形成了《意見》討論稿。主管副省長先后3次聽取了專題匯報,要求抓住當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良好機遇,率先在省屬國有企業中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進而全面帶動全省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可以說,(意見)充分體現了省委(關于進一步深化我省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和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建立和完善國有獨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精神,是符合我省實際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蔣躍著重分析了(意見)的幾個突出特點:
第一,《意見》符合我省國有企業的實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經過多年的努力,省屬企業在制度創新上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初步形成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管理體制,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實力有了較大幅度提高,涌現出一批不錯的企業。但是,從整體上看省屬企業的運行機制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省屬企業中有的仍然沿用行政性公司或工廠制的管理方式;有的企業董事會成員與經理人員高度重合,職責分工不明,決策機制與執行機制混淆,效率不高,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有的企業雖設立了董事會,但是不按決策程序辦事,個人獨斷專行,造成重大決策失誤,導致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少數主要領導人員貪污腐敗,損害了黨的形象;有的企業領導班子不思進取,不負責、不作為,得過且過,決策水平不高,管理混亂,使企業錯失發展機遇,在市場競爭中掉了隊。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不健全,法人治理制度不規范、不落實。因此,《意見》提出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和做大做強過程中,省屬國有企業都要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設立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要進一步優化董事會成員結構,逐步形成董事會成員內外結合的格局;進一步強化監事會工作,逐步形成監事會主席、專職監事和職工代表監事相結合的監督機制;逐步擴大董事會聘用經理層人員的范圍和權限,從而形成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失職問責的法人治理結構。
第二,《意見》規范了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推進落實法人治理制度。《意見》對履行出資人職責,建立和完善企業董事會作出了具體規定:一是完善董事會的構成。根據企業規模和管理工作的需要,省屬企業董事會一般由5—9人組成,其中應當有職工代表1人,并逐步增加外部專、兼職董事的比例。董事會設董事長1人,可以設副董事長。董事長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一般不兼任總經理,總經理可以是董事會成員。董事會成員不兼任企業監事。董事實行任期制,每屆任期為三年。董事會根據需要設立投資與規劃、薪酬與考核、審計與提名等專門委員會,對企業的重大決策提出審議、評價和咨詢意見,為董事會決策提供建議。外派董事要切實履行職責,維護出資人利益,在有關專門委員會中發揮積極作用。二是明確董事會權責。董事會要切實維護國有資產權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要向國資監管部門提供企業重大投融資決策信息和真實、準確、全面的財務和運營信息。要以發展戰略、重大投融資、內部重要人事管理為重點,以建立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完善董事會運作制度為支撐,確保董事會對公司進行有效的戰略控制和監督。三是加強對企業董事任職資格審核、管理。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儲備一批后備人才,根據崗位職責所需專業技能組織學習培訓。
《意見》對經理層的管理也作出明確的規定:省屬企業一般設總經理1名,副總經理2—5名,財務負責人1名。按照黨管干部原則和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者相結合,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實行崗位設計,并根據企業經營管理工作需要,按崗位要求選聘經營管理者。在制訂公司章程中要明確經理層職責,總經理主持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擬訂企業內部管理方案。
第三,《意見》首次提出在省屬企業實行外派監事會制度,進一步強化了監督職能。《意見》提出省屬國有企業監事會一般由5—7人組成,監事會成員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選舉產生。除職工代表外,監事會成員由省國資委專門選派或選聘。外派監事會成員不接受企業的任何報酬、福利待遇,不在企業報銷任何費用,外派監事會主席和外派監事在崗期間可參加或列席國資委召開的企業負責人會議和工作會議,列席企業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及其他重要會議,是黨員的監事會主席列席企業黨委會、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在考核和調整企業領導班子時,要聽取和重視外派監事會主席的意見。外派監事會主席和專職監事實行任期制,任期一般為三年。省國資委負責對監事會主席工作進行管理和指導,提出國資監管工作要求,定期聽取工作匯報、接受書面工作報告和專項報告,實施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
第四,《意見》特別強調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證了企業黨的建設和經營管理工作的有機結合。《意見》指出國有企業黨組織是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徑和方式,在參與企業重大決策中把好政治方向關,保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企業的貫徹執行。省屬國有企業董事長和黨委書記原則上由一人擔任。董事長與黨委書記確需分設的,黨員董事長可兼任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可兼任副董事長。企業內部董事中的黨員可依照《黨章》的有關規定進入企業黨委會。企業黨組織要主動適應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要求,一方面要積極協助上級黨委推進本級經理人員的市場化配置,另一方面對下屬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人員的配備要把握好用人標準、程序,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蔣躍介紹說,《意見》實施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為了貫徹落實好《意見》,省國資委已經印發和正在制定《陜西省省屬企業改制工作程序》、《省屬企業外部董事管理辦法》、《陜西省省屬企業重大經營決策失誤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省國資委監管企業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暫行辦法》等一系列相關配套措施和制度;初步建立了企業外部董事人才庫,儲備一批事業有成、市場認可、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各類高級人才;推進企業負責人選聘的市場化進程,擴大企業內部競爭上崗,積極籌備試行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外派監事會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完成,近期先向省屬重點企業派出監事會開展工作;組織省屬企業領導人員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培訓,從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上擺脫舊體制的影響,指導和推動公司治理結構工作走上依法治企、規范運作、科學管理的軌道。
(轉自《陜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