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提供離婚證明,承諾做免費變性手術的醫院停止了手術,夢想早日變為女兒身的山東男子張穎穎因此將醫院告上法庭。前不久,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做出終審判決:被告南京某醫院賠償原告張穎穎損失費5萬元。
夢想變為女兒身
現年31歲的張穎穎是山東莒縣人,原名張大祥,結過婚,還有對雙胞胎女兒。可是,從20歲開始他就迷上了女兒身,后來更是把變性作為自己的夢想,期望早日把自己變為女性。然而,身在農村的他,只得按父母之命娶妻生女,他也曾希望通過婚姻打消改變性別的念頭,可是,最終還是失敗了。然而,張穎穎女性化的打扮和舉止使他一直飽受別人的嘲諷,讓他痛苦不堪。終于,他決心通過手術變成一個真正的女性。
2004年6月1日,張穎穎從山東老家來到了江蘇南京,入住南京某醫院,入院診斷為“易性病”,是性身份嚴重顛倒的疾病,通常被認為是在個體性角色上表現出的性別自我認知障礙性疾患,有別于異裝癖、同性戀、精神病等其他病態。入院后,該醫院為張穎穎做了相關檢查、不久、醫院為張穎穎施行了激光脫胡須術。
6月7日,張穎穎與該醫院簽訂《協議書》,主要內容是:應張大祥(又名張穎穎)多次懇求做變性子術,醫院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及同情心,同意為張大祥做分期變性手術并承擔手術費用,但張穎穎必須提供變性手術相關的合法必備證明。而且雙方約定,張穎穎不得私自在任何公共渠道傳播、發布與手術以及個人相關的任何信息,否則必須償還各項費用。
6月17日,醫院為張穎穎施行“鼻翼修整、駝峰鼻矯正術”。
“變性美女”打造擱淺
2004年7月8日,張穎穎出院,按醫院的要求,返回山東老家補辦變性手術所需的相關合法證明。
同年8月18日,張穎穎興沖沖地再次來到南京,并向醫院提供各種手術證明,包括他所在的村委會的證明、張穎穎家屬的同意書、精神病醫院的證明等材料。可是,讓張穎穎意想不到的是,醫院以張穎穎沒有提供法定的離婚證明,手術必備文件不全為由,拒絕他入院。這讓張穎穎大失所望。
張穎穎被拒絕入院后,遂向南京日報社投訴,稱該醫院“出名后想甩我”。醫院致函南京日報社,表明其沒有拒絕給張穎穎做變性手術,只是張穎穎尚未出具證明離婚的法定文件、張穎穎實現變性還需要一個心理適應過程,以及手術和耗材及其他相關費用需要巨額資金等因素,決定暫緩手術。
僅僅因為自己沒有離婚證明,就擅自毀約,讓張穎穎心中噴憤不平。在交涉無果的情況下,張穎穎于2004年8月25日來到南京市某區人民法院,清求法院判令醫院履行合同義務,盡快為其做變性手術。訴訟中,張穎穎提交了他與妻子于2004年1月11日寫給山東省莒縣民政局的《離婚協議書》。
醫院提出,該院是因為張穎穎提供的相關證明不到位才暫緩手術,現張穎穎擅自接受煤體采訪、發布不實消息,給醫院造成很壞的影響,已經違約,墳要求解除合同。
對此,醫院提供了我國某出版社出版的《整形外科學》一書,以支持其抗辯理由。該書在有關“易性病”的章節中對手術條件做了如下闡述:“在有關法律未公布以前,自1992年起,臨床對變性手術制定了嚴格的手術和制度”;并規定必須具備3項條件。其中第7條就是“已婚者必須解決好配偶問題并出具法院證明”。
一審:不離婚變性與法相悖
一審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原告張穎穎與被告某醫院簽訂的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沒有違背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合同有效。本案原告有妻子和女兒,如果改變性別,將涉及其配偶的相關權利和義務,也勢必造成同為女性的婚姻,與婚姻法相悖。
本案合同條款也約定原告應提供變性手術的合法必要文件,而且根據我國醫療行業的規定,做變性手術也需要已婚者解決好配偶問題。
從原告提供的與周某某的離婚協議這一證據也可以看出,原告是明知做變性手術需要提供離婚證明的,現原告未提供與妻子離婚的合法文件,被告以此為由,要求暫緩手術的抗辯理由成立。故對原告要求被告為其盡快做變性手術的請求,因目前尚不具備履行合同的條件,本院不予支持。
2004年9月21日,法院做出一審判決,駁回張穎穎的訴訟請求。
二審:是否離婚應允許選擇
一審判決后,張穎穎不服,向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改判醫院繼續履行合同義務。
二審審理中,醫院表示不再繼續為張穎穎進行變性手術。張穎穎則表示,如果醫院不可能繼續為其做手術,則要求醫院支付其繼續手術所需的一切費用。
二審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我國雖未出臺有關變性的法律規范,但現行法律及行政法規對于變性并未做禁止性規定。現實生活中,醫學界本著人道主義精神以手術方法來解除易性病患者的痛苦,是對這一特殊人群的關懷,也體現了對人權及人性的尊重。張穎穎與某醫院在真實意思表示下簽訂的有關實施變性手術的《協議書》,不違背現行法律及行政法規規定,應受法律保護。
關于已婚者能否變性問題,我國法律及行政法規均未做出規定,地方性法規也未見表述。中華醫學會及整容行業協會對此也未做相應行業規范。現實中有關醫院的做法亦不統一。醫院提供的《整形外科學》一書所闡述的有關解除婚姻關系后變性的學術觀點,并非審判依據。就公民個人權利行使而言,在法律對已婚者變性未做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應當允許公民個人選擇是否于變性前離婚,而不宜使其陷于兩難之中。
根據一般社會倫理道德要求,易性病人在婚姻期間內變性,應當征求配偶、直系親屬的意見,否則,一旦變性,可能會給配偶及家庭帶來煩惱與痛苦。從本案事實看,張穎穎已向醫院提供了其妻子及父母、姐弟理解、支持其變性的書面意見,同時還提供了住所地村委會對其變性表示理解、認同的書面意見,當地公安部門同意為其辦理變性后的性別身份變更登記的書面意見,以及醫院證明其無精神病的診斷證明,故應當認定張穎穎變性已取得家庭和社會的理解,不違背一般社會倫理道德要求。
我國婚姻法確認的婚姻主體是異性的男女,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因配偶一方變性而形成的同性婚姻不受婚姻法保護。但是,不受婚姻法保護并非是禁止已婚者變性的正當理由。一審法院以張穎穎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變性勢必造成同為女性的婚姻,有違我國婚姻法規定為由,作為支持某醫院“暫緩”手術的理由,欠妥。
由于張穎穎變性是對自身身體權利的處分且不違法,而配偶權所能支配的僅是配偶之間的身份利益,對身體的處分權仍為夫或妻一方所擁有。因此,不應以變性影響配偶一方身份利益而否定夫或妻對自己身體的處分權。一審判決以變性影響配偶權利的行使作為駁回張穎穎的訴訟請求的理由之一,欠妥。
綜上,張穎穎上訴理由成立,但考慮到手術行為涉及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手術的實施須建立在醫患雙方相互信任與合作的基礎上,鑒于醫院在二審審理申明確表示拒絕為張穎穎繼續施行未完成的變性手術,該合同應終止履行。因導致合同事實上不能履行的原因在于醫院,醫院應承擔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根據雙方協議約定,醫院應當承擔張穎穎變性的手術費用。由于合同未約定手術費用的具體數額,而變性手術的費用又不確定,無法精確評估,故參照臨床類似病案,根據張穎穎尚未完成的實質性變性手術項目,確定其損失為5萬元。
據此,二審法院做出終審判決,判決醫院給付張穎穎損失費5萬元。
(編輯 湯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