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新課程理論的學習,結合自己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探討出“課前預習——激趣導旨——閱讀質疑——討論答疑——鞏固遷移”五步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模式。下面我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散步》為例,嘗試說明五步教學模式:
一、課前預習
讓學生在課前通過閱讀了解大概內容;領會和把握教材的結構、層次、中心、要點;能夠理解和辨析重點字、詞、句的確切含義;能夠學會瀏覽、速讀和精讀、細讀的本領。這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條件。我在進行《散步》一課的教學活動時,在課前出示了閱讀要求:
散步本來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是你讀了以后還感到它平常嗎?請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本課交待的人物以及事件,還有,請同學們一定要把不明白的問題和感興趣的地方做好筆記,以便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共同討論研究。
二、激趣導指
導人作為課堂講學的起始環節,關系重大。只有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明確本節課要學什么、怎么學,才能夠更好地落實三維教學目標。《散步》一課的導人,我采用激發情趣,用故事導入法進行:通過學生講自己的親情故事引出新課,進而出示學習目標與學法指導,引領學生走進知識、走向生活,為下一步教學創造條件。
三、閱讀質疑
學生有了課前的預習,課堂上的閱讀就顯得指向性更加集中,學生的學習就更加主動。《散步》一課,學生帶著這樣的三個問題進行閱讀:1朗讀的要領是什么?請同學們想一想讀奶奶的話該用什么語氣,爸爸、媽媽應該用什么語氣,文中的我該用什么語氣,2這篇小文寫了幾個人物,請同學們分別對他們進行概括。例如,責任重大的爸爸。3一家人散步本來是平常的小事,但卻表現了大主題,這就是尊老和愛幼哪個更重要呢?
接下來,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閱讀答疑,同時,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對于有代表性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探究,這樣就適時地進入第四步了。
四、討論答疑
散步一課教學中,有的同學提出了“爸爸背上的加上媽媽背上的就是整個世界”是怎么回事?還有學生普遍對于尊老和愛幼哪個更加重要感興趣,所以我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采用辯論的形式解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結果,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而且學生受到了強烈的心靈震撼,尊老、愛老、敬老的思想觸及到學生的靈魂。
五、鞏固遷移
在學生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對于課文的吸納與應用是這一教學環節的主要目標。《散步》一課的鞏固采取了讓學生吸納新知與遷移訓練的辦法,即學生整理本課所學到的知識,包括新字新詞、比喻修辭、佳句采摘、表達方式、描寫手法等,最后老師出示小作文訓練題《感動》,要求以親情為主題,借鑒本課的寫法,聯系生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300字小文。
(作者單位望奎縣東郊中學)
編輯/李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