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企改革不斷深化、企業的社會職能逐步向社會分離的新形勢下,企業人轉變為社會人,越來越多的企業人員進入社區,如何做好這部分人中的社區非在職黨員管理工作,使他們“離崗不離黨,掛靠不掛空”,這是一個值得全社會思考的問題。
一、社區非在職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各地在非在職黨員管理中采取了許多方式方法,但社區加強非在職黨組織建設確實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非在職黨員人員多、居住分散、分布在社區的各個角落,互不相識,給管理工作帶來極大不便。二是非在職黨員成分復雜,綜合素質差別大,給日常管理帶來了諸多的難度。許多離退休黨員進了社區,但他們內心卻不能接受由“企業人”變為“社會人”的現實。三是工作內容的不確定性。社區非在職黨組織建設工作內容完全是根據社區黨建的實際變化情況而定,無預見性,要隨時依變化的情況而調整。四是社區非在職黨組織開展活動缺少陣地,不利于支部開展活動,同時對穩定工作也有一定的影響。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就造成了非在職黨員組織管理難、組織生活難、收繳黨費難,非在職黨員的黨性觀念逐漸淡薄,組織紀律性下降,給社會的穩定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加強社區非在職黨組織建設的途徑和方法
各級黨組織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非在職黨組織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切實做好社區非在職黨員管理,克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筆者結合自身工作,認為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在職與非在職組織建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健全的組織、完善的制度是搞好非在職黨員管理的關鍵。因此,必須把在職和非在職黨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防止“兩張皮”現象。一方面,要健全非在職黨支部班子,配齊支委,固定辦公和活動場地,落實待遇,調動工作積極性,使他們帶頭擔負起非在職黨員管理的重任,以自身的表率作用為維護小區穩定和小區建設做貢獻。另一方面,要突出發揮在職黨員在小區建設中的作用,與非在職黨組織建設達到有機統一,要落實黨員領導干部承包聯系點制度,開展“黨員進小區”和“黨員結對子活動”,每個在職黨員和非在職黨員結對子,主動為小區解決困難和問題,積極為小區建設獻計獻策,在小區建設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圍繞生產經營,廣泛開展以在職黨員為主體的“黨員義務奉獻”、“我為黨旗添光彩”等系列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既能樹立黨員形象,又能較好地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同時,也加大了在職黨員與非在職黨員共同受教育的管理力度,促進社區的發展和各項生產任務的完成。
(二)突出“三個結合”,強化非在職黨員管理。
如何探索出一條適合社區非在職黨員管理的新路子,使非在職黨員管理達到組織建設規范化、學習教育制度化、黨建活動特色化,應做到以下“三個結合”:
一是與提高非在職黨員素質相結合。要提高非在職黨員的素質,首先要提高非在職支部書記的業務素質,要選拔政治敏感性強,有責任感和事業心,樂于小區建設的身體好、素質高、有熱情的老黨員擔任支部書記。
二是與小區文化建設相結合,創新和豐富非在職黨員教育形式。非在職黨員是一個特殊群體,個體差異很大,要把教育與小區文體建設結合起來,根據非在職黨員的興趣、愛好,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設施,通過宣傳櫥窗、閱報欄、戲曲晚會、文藝演出、播放電視教育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積極向上、居民樂于參與的小區系列廣場文化活動,既充實了非在職黨員的精神生活,又抵制了不良文化的傳播和影響。
三是與穩定工作相結合,突出發揮非在職黨員在小區穩定中的領頭雁作用。非在職黨員離開了工作崗位,居住在小區,他們既是穩定工作的對象,也是做好穩定工作的中堅力量。因此,在關注非在職黨員思想動態的同時,應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通過座談會、上黨課,宣傳有關政策,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使他們統一認識,顧全大局,言傳身教,引導其他非在職人員自覺維護油田穩定。
(三)不斷總結完善,努力構建非在職黨員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
1.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架起與居民溝通的橋梁。在職和非在職黨支部書記、樓片長要成為職工家屬的貼心人,發揮與居民溝通的橋梁紐帶作用。不定期向小區住戶發放《民意調查表》,建立《居民意見處理反饋臺賬》,及時掌握不同時期非在職黨員的思想變化,對他們反映的生活上的難事、煩惱事,堅持不推、不拖、不躲,履行服務承諾,把為民辦事制度化。通過在小區開展系列群眾文體活動,拉近與居民的距離,給大家提供一個思想交流的平臺,讓群眾有暢通的訴求渠道。
2.進一步加強非在職黨員管理,充分發揮非在職黨員在維護小區穩定中的作用。黨員成分復雜、分散區域廣、綜合素質差別大,是社區非在職黨員的突出特點,這給非在職黨員的日常管理帶來了諸多的難題。要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建立起非在職黨員長期受教育的活動機制,引導非在職黨員積極投身小區建設,帶頭維護小區穩定。
3.尊重和維護非在職黨員的權利,真正關心他們。各級黨組織在強調黨員盡義務的同時,要切實保障非在職黨員的各種權利,要努力做到義務與權利的統一,進一步增強黨員的光榮感和責任感。黨組織要從實際出發,從思想上和生活上關心非在職黨員,加強管理和教育與幫扶并舉的措施,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對生活確有困難的黨員,切實給予關心照顧,尤其是對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的離退休職工黨員,更應在生活上給予一定的照顧,使他們感受到黨的溫暖,增強黨組織的向心力。
4.進一步加強流動黨員管理。把增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實效性與長效性有機結合起來,開展流入地和流出地兩地共管協商機制,多方與外出打工的黨員進行聯系,把流動黨員納入組織管理之中,堅持在邊教育邊探索的過程中建立起流動黨員長期受教育的工作機制,逐步實現對流動黨員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
5.不斷修訂完善非在職黨組織管理規定。加強非在職支部書記培訓,明確非在職支部書記的工作職責,增強非在職支部書記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責任感,使非在職支部書記黨務管理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政策水平得到明顯提高,突出發揮其在維護小區穩定工作中的作用。
構建和諧社區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而構建和諧社區首先要把非在職黨員管理作為社區黨組織建設的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大膽探索和創新社區非在職黨組織建設的工作思路、目標任務和活動形式,通過加強對非在職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圍繞非在職黨員管理的各項黨建活動的蓬勃開展,使非在職黨員的管理實現組織建設規范化、學習教育制度化、黨建活動特色化,為維護社區的發展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系河南油田五一社區黨委書記)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