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標題是好標題?怎樣制作好標題呢?“好的導語和標題是快捷的概括,它們能讓讀者放下手中的活,去讀這篇報道”,《先驅電訊報》執行總編布里安庫柏在《美國編輯》中這樣寫道。對于財經媒體來說,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增長,國際經濟貿易間的密切來往,資本市場的瞬息萬變,廣大投資者、決策者以及新興中產階級就急需通過財經媒體了解更加直觀明了的信息,以便其快速果斷地選擇。漸趨日報化的財經媒體,開始將標題的制作作為其職業化、專業化的一個窗口。財經媒體該如何在“議程設置”上瞬間抓住讀者的眼球,引起其閱讀欲望,如何制作出吸引讀者注意力的新聞標題,又將如何改進呢?
《21世紀經濟報道》作為我國一份優秀的財經類報紙,它比一般的經濟類報紙更注重增大信息量和駕馭深度報道的能力,因此,其在標題制作方面凸顯了財經媒體的特色,本文抽選《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10月~11月、2006年1月中的部分標題進行分析,力圖挖掘其標題的制作特點和寫作原則,以資其他財經媒體借鑒。
1.找準新聞價值“坐標系”的價值點。標題是整篇文章的精髓所在,是濃縮的精華,它是記者在深入了解事件背景的基礎上,不斷發現新聞線索和挖掘新聞價值,從而總結出最能突出新聞事件的價值點,是編輯權衡輕重選取的價值中心。在財經報道中,新聞價值是有個“坐標系”的,“橫坐標”是財經新聞事件發生的經過,“縱坐標”是相關聯企業、合作方、競爭對手及投資者的利益博弈。在眾多復雜的利益格局下,新聞價值點是雜亂無章的,這就需要記者編輯利用分布在這個坐標系的各個點,通過各條線索把這些點串聯起來,這就要找到最核心的價值點,而這正是文章的標題所在。由這個坐標核心發散開來可以形成一個新聞“場域”,形成一個整體的“輻射”效應,從而使文章具有深度,并且內涵豐富。在《21世紀經濟報道》的深度報道模式中,標題的意義就在于建立這樣一個“價值中心”,以便于引導讀者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點。
2.宏大敘述。財經報道利益鏈關系復雜緊密,往往是上市公司人事變動、股票漲停就能引出背后復雜的利益關系。這就需要記者、編輯在制作標題時,必須以小見大,由事件上升為制度的反思,切忌就事論事。《21世紀經濟報道》的文章基本有三個層次:一是單一的事件性報道,數據信息傳達;二是財經事件的原因背景分析,涉及該公司的歷史背景、發展歷程以及類似事件的處理方式;三是制度反思及建設性建議、政策調整等。在其標題制作中,往往配合這樣三種層面的分析,結合其深度報道的強項,會以“小事件”為引子,突出該事件的新聞背景并上升到制度分析層面,力圖讓題目體現出文章的開放性思維。例如:
發改委淡出: 市場化改革再上路(2006-01-05)
俄烏之爭: 以市場的名義行政治之較量(2006-01-05)
幸運者鄒青海: 中國商人們的越南礦山夢(2006-01-05)
冒號的作用在于說明或解釋,在這種標題模式中,往往是冒號前的為財經新聞事件概括,冒號后的為制度疑慮,一般冒號前以機構、人名為主,冒號后通常是解釋和反思,事實和觀點兼而有之。
3.數字刺激。財經類報道對于數據的強調是基于財經問題的數據本性,數據往往使復雜的利益關系簡單明了,但太多的數據容易使文章艱澀難懂,不具有可讀性,而缺乏數據則使標題不能深入財經問題實質,使文章喪失客觀。例如:
聯想1.62億美元欠款之謎:顯示器采購80%轉往冠捷(2006-01-27)
科龍75.5億元非正常現金流曝光(2006-01-24)
5000億!煙草資產大重組揭幕(2006-01-23)
19億美金:《北京宣言》迎擊禽流感(2006-01-19)
前兩例說明聯想科龍在資金環節上被質疑,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其公告年報披露的財務信息是投資者非常關注的內容,但上市公司卻時有作假,因而媒體以數據報道其資金流向,抓住了股民及獨立董事的眼球。5000億、19億美金放在標題開頭,按照閱讀習慣確有不妥,但卻能引發讀者的思考,“這么大的數目事關煙草資產重組,禽流感疫苗的研發能搞好嗎?怎么搞好呢?”因而具有強烈的刺激效果。
4.比較引發見解,質問引起思考,觀點自由碰撞。在標題制作中,穿插兩種不同的觀點,讓標題充斥著較量,使讀者在閱讀中有自己的理性認識與決策。這是媒體客觀原則的要求,也是抓眼球的必備法則。例如:
漲多還是漲少?2006煤價之問(2006-01-05)
南方證券清算難題:清算組無權處置資產?(2006-01-10)
608億企業債:銀行保險冷熱不一(2006-01-09)
銀行監管的難與易(2006-01-09)
在標題中各博弈方的態度比較是通過形容詞來完成的,如多少、冷熱、難易,讓讀者在態度的比較中有自己的主見,同時這樣的比較往往會打上問號,也表現出媒體客觀的原則和建構輿論的功能。
5.故事性標題,通俗化表達。財經報道具有較強的專業學科背景,股票、指數、期權等概念知之者少,再加上數字本身的“冷色”?熏就往往使報道生澀難懂,而在標題中頻繁堆積這樣的術語和數字,讀者往往沒有足夠的興趣和耐心,因此,可讓標題故事化、人文化一點。例如:
羊群,也有投資信仰(2006-01-10)
中國投資者是這樣被“黑”的(2006-01-10)
1000元:400萬大學生“薪起點”(2006-01-09)
李普曼在《輿論學》中說新聞像探照燈一樣,照亮黑暗的角落。但在一篇新聞中,新聞標題就像探照燈的“光圈”,它能聚焦新聞價值點,讓廣大的投資者、商界名流、政府決策者關注、思考和解決。“光圈”暗了,標題不具有吸引力,將會流失忠誠的受眾,為此,對于專業背景要求較強的財經類媒體更應注意標題的制作修煉。
(作者系暨南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