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節前夕,農行湖南省分行寧鄉縣支行煤炭壩營業所儲蓄部主任王建新,調到位于縣城的沙河營業所儲蓄部工作。
在煤炭壩營業所召開的歡送會上,她深有感觸地說:“自己在這里工作了12年多,這里客戶中煤老板很多,他們的存款也多,稍微搞點名堂,也難以被人發現。但自己面對巨額公款做到了心不癢、眼不斜、手不伸,未發生過一分一厘的謀利行為。”曾年年被縣支行評為先進工作者的王建新,這次調到位于縣城、條件較好的沙河營業所工作,自己連做夢都沒想到——因為從未對縣支行領導有所“表示”,且沙河營業所是“一個打破腦袋往里擠”的地方。
王建新與同在位于縣城白馬橋信用社工作的原主辦會計王建平、農行長沙市分行營業部電腦工程師王建宏、長沙市某房地產公司財務部負責人王建華、寧鄉縣老糧倉信用社會計王建瓊系親生兄妹。除王建宏是男士外,其余均為女性,王建新排行老二?!巴跏衔逍置谩弊?981年先后進入金融系統工作以來,至今已有24年多,但沒有任何一人沾黏半點腐敗問題。王建新在歡送會上所說的“三不”,正是“王氏五兄妹”從事金融工作的行為準則。這也是《廉政瞭望》記者采訪的內心感悟。
從金融系統單個個體來講,“王氏五兄妹”的行為準則,為所有金融從業人員提供了參照。但從整個金融系統來講,遏制金融腐敗問題,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值得我們認真探求。
深化改革是治本之策
中國銀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劉明康在前不久銀監會黨委中心組舉行的反腐倡廉形勢與任務報告會上強調,要進一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通過改革創新,積極創造條件,從源頭上逐步鏟除金融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條件,努力形成“不敢腐敗”、“不能腐敗”、“不思腐敗”的良好機制和環境。
金融專家指出,根據目前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的情況,預防和治理金融腐敗,需要注意兼顧長期的治本之策和近期的治標舉措。毫無疑問,從長期看,堅定地推行銀行商業化和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加大銀行業開放力度,就能逐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建立現代銀行的公司法人治理模式,減輕銀行“軟預算約束”,避免銀行從業人員道德風險。
從近期看,基于目前體制條件,加強監管仍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對法制和市場化監管不健全形成“真空”的有效填補。如不久前,銀監會強調要推行銀行管理層強制休假和制度性輪崗、輪調、換崗制度,就便于及時發現銀行經營中的貪污挪用、違規操作和監守自盜行為,防止少數人長期一手遮天,掩蓋大量違規違紀行為。
更重要的是,當前要改革“行長經濟”的傳統模式和積習。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的銀行之所以漏洞百出、大案不斷,主要是行長“個人說了算”,民主作風差,貸款想要放給誰就放給誰,不考慮是否能收回來。建立現代銀行業管理體制,破解“行長經濟”難題,也正是中國金融業不斷探索和改革的方向。
抓好監管落到實處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主持召開的北京銀行業形勢分析與風險防范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認真做好銀行業監管和風險防范工作,要求在全行業打贏一場大要案件逐步下降和案件堵截成功率不斷提高的惡仗,堅決遏制當前銀行系統案件回升勢頭,為商業銀行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客觀地說,我國金融系統的規章制度是比較健全和嚴密的,除了有內部制約機制,還有案件風險防范責任制。有的單位所有規章制度加起來有上千條,規定不可謂不細,可為什么還會接二連三地發生金融腐敗問題呢?四川銀監局王筠權局長認為,關鍵是一些單位執行規章制度不嚴、內部管理松弛,使放貸審查和監督流于形式。
遏制金融腐敗問題,抓好監管落實是關鍵。嚴密的制度只有落到實處才會發揮出它應有的約束作用。這些上千條的規章制度不僅要讓所有人知道,還要讓他們知道違反這些制度會受到什么樣的處罰。同時,要在金融系統的每一個單位都形成一種人人受監督、人人受制約的良好氛圍。
針對如何抓好監管落實問題,王筠權局長深有感觸地說,首先是要加大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監管和履職過程中的動態監管力度,督促其不斷加強思想改造,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誘惑面前眼不花、心不亂。
預防金融 “期權化”腐敗
近幾年來,隨著金融改革的逐漸深入、金融競爭的加劇和銀行職業終身制的打破,部分金融領導干部及銀行高管人員無法承受改革和經營帶來的巨大壓力,開始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尋租,為自己尋找所謂的“出路”和“退路”。這些出路之一便是金融腐敗“期權化”。
據報載,僅2003年,某國有商業銀行的省、市兩級分行就有近10名領導干部和中層骨干,相繼“跳糟”至企業或股份制商業銀行擔任相關職務。這是金融系統個別領導干部尤其是商業銀行高管人員權力尋租——“期權化”腐敗的又一新動向。
還有一些監管官員,他們追求的目標不是如何搞好監管,而是為了自己將來下海、到金融機構當老總留條后路。于是在監管工作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賣個人情,留下“腐敗期權”,等自己有一天下海,到金融機構任職時再進行“變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加寧在談到我國商業銀行的違規貸款為何難以遏制時,就提到了金融腐敗“期權化”問題,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他還要求建立強化永久責任追究制。金融領導干部、高管人員退職、離職和辭職后感到可疑的,可以隨時審計、復審,查出問題,不論其離開原崗位有多長時間,也不論其走到了什么地方,都要追究責任??傊尭愀瘮〉娜酥?,金融腐敗“期權化”并不是可靠的“安全港”,同樣隨時會受到法律制裁。
努力控制人事風險
人行成都分行的同志分析說,把好選人用人關,是防止金融腐敗的基礎性工作。銀行是知識密集型行業,需要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而前些年一些金融機構錄用職員時往往沒有堅持嚴格的標準,致使一些思想品質較差、有不良行為習慣甚至有違法犯罪前科劣跡的人員流入金融系統。還有一些人雖然思想品質較好但法律知識缺乏、業務能力差,難以勝任金融工作,這些都為金融腐敗埋下了隱患。因此,銀行在選人用人上一定要把好關口,防止用人失察。對領導崗位、重要業務崗位、管理崗位的用人更要做到如此。
《廉政瞭望》記者在采訪中,也感到業內人士普遍主張建立崗位輪換制和親緣回避制度。對關鍵崗位、重要部門人員,原則上要3年左右交流輪換一次;對同一單位的崗位配置,要嚴格實行親緣回避,下決心改善員工隊伍結構,控制和減少近親繁殖,嚴禁出現父子社、兄弟社、姐妹社的現象。
江蘇媒體人士周稀銀則對《廉政瞭望》記者說:“預防和減少金融犯罪,最主要的是加大犯罪成本,讓腐敗分子受到迎頭痛擊,使意欲涉貪者望而卻步。再者,還需努力破解金融犯罪‘大鱷’卷款潛逃后的追擊難題。對卷款潛逃的犯罪分子,必須發起群體攻勢,集中火力,像追捕兇殘的刑事犯罪分子一樣,組織精兵強將,盡量縮短緝捕時間,以減小金融‘大鱷’長期不能歸案所帶來的消極影響?!?/p>
“用1%的監管資源撬動99%的內控能量”
據四川銀監局王筠權局長介紹,他們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實現“用1%的監管資源撬動99%的內控能量”,不斷增強銀行監管的效能。近年來,他們注重發揮銀行業機構作為案件防范主體的作用,大大增強了風險管控的前瞻性、主動性和有效性。正是因為內控機制健全,各種防范措施到位,四川轄區內銀行業機構發案數、涉案金額和風險金額都呈逐年下降態勢。
同時,抓住案件責任追究,不斷增強問責制的剛性。他們對案發機構的經營管理和內審部門進行責任追究,凡發生大要案的,省級機構負責人要到銀監局作出深刻檢討;強化高管人員和監管人員責任,規定新發重大惡性案件,將依法追究機構主要高管、分管內控及風險的高管責任;明確監管部門責任,要求分局“一把手”親自掛帥,認真履職,加強督導,對屢發新大要案且不能免責的市(州)分局局長責成引咎辭職。
王筠權局長說,通過這些剛性措施,四川轄區內銀行監管成效非常明顯。特別是涉案資金挽回率較高。2005年,轄內金融機構共挽回涉案資金2266萬元,挽回率達39.8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3個百分點。此外,案件自查發現能力也明顯提高。2005年末,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生的53件各類案件中,內查發現33件,案件的內查發現率平均達到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