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稱呼說大話叫吹牛。吹牛這一俗語,來源于陜甘寧和內蒙古一帶。以前,這些地方的人過河,靠的是皮筏子。皮筏子有羊皮的,也有牛皮的,用的時候,往里面吹氣,扎好口后,便可作為渡河的工具。把小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成為大筏子,大筏子連在一起,可以承載數千斤的重物過河。
所謂吹牛,就是往皮筏子里吹氣,看似簡單,其實是需要技巧的。
宋朝有一個人,叫楊璞,很愛吹牛,自稱是東野遺民,才華橫溢。宋真宗求賢,人家就把他舉薦了上去。楊璞在皇帝面前卻怎么也作不出詩來。宋真宗看他為難,可憐他年紀大,讓他第二天交一首詩。
楊璞一晚上沒睡著,輾轉反側,第二天,天亮時想起了從家里出來時老婆子的臨別贈言,于是就把這贈言獻了上去:更休落魄貪酒杯,亦莫猖狂亂詠詩。今日捉將宮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宋真宗看了之后,感到好笑,問是誰寫的。楊璞老實交待說是出門時老婆子的話。宋真宗說:看在你老婆的份上,這次放過你這個吹牛大王,要不真要了你的老頭皮。(摘自《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