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健美與血液的酸堿度有關。血液偏酸時,汗液中的尿素、乳酸經皮膚排出,會逐漸使皮膚變得粗糙而失去彈性,同時酸性食物氧化時還可產生一種分解物,使皮膚形成一些色素斑。鑒于此,除了控制酸性食物如肉、魚、蛋等的過多攝入外,應多吃含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借以中和體內產生的酸性物質,使血液處于弱堿性,保持皮膚細嫩、柔軟。
微量元素鋅鋅是一種對人有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它參與蛋白質的合成以及脂肪和糖的代謝,并維持維生素A的正常血濃度。缺鋅可致機體抗病力降低,發育遲緩。正常情況下,由于鋅廣泛存在于食物及水中,不致產生鋅缺乏,但在青春期、婦女妊娠哺乳期及服避孕藥物時,容易導致缺鋅。常人每日需要鋅10~15毫克,妊娠期為11.5~16.5毫克,哺乳期為21.5毫克。
那么,人缺鋅會引起皮膚的哪些主要病變呢?
1.肢端皮炎這是由于遺傳性腸道吸收鋅障礙所致,多見于斷奶后的嬰兒,在肢端(手指、腳趾)處出現皮損。同時出現毛發脫落、腹瀉、生長遲緩及神經發育障礙、免疫功能不全等。
2.痤瘡因青春發育期對鋅的需要量相對增加,患者血鋅值低于正常人,繼而影響維生素A的利用,促使毛囊皮脂腺口角化,引致痤瘡。
3.銀屑病亦稱“牛皮癬”,缺鋅為因素之一。癥見皮膚脫落如頭屑過多,灰白色。
4.其他疾病如慢性皮膚潰瘍、脫發及皰疹樣皮炎等。
市售的含鋅制品有葡萄糖酸鋅及多種含鋅的營養滋補劑等。含鋅高的食物也比較多,如海產品、肉、蛋、蠶豆、花生等。
微量元素銅血清銅幾乎全部和血漿蛋白結合,其中大部分與一種球蛋白結合而呈藍色,稱為血漿銅藍蛋白,約占血清銅的95%,其余的5%血清銅構成組織銅和銅酶,在體內代謝中有重要作用。血清銅與銅藍蛋白的降低可引起白癜風等疾病;血銅過高則會引起黑變病、銀屑病及皮膚淀粉樣變等。含銅豐富的食物有烏賊魚、蛤、海蚌、魷魚及豌豆、蠶豆等。
微量元素鐵鐵的主要功能是參與血紅蛋白的合成,因而鐵的缺乏或對鐵的利用障礙會引起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引起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患者面色蒼白無華、頭發干枯脫落,可通過補充鐵劑而治愈。此外,還有一種少見的遺傳性疾患,是由于鐵的大量吸收而致含鐵血紅素及鐵代謝物沉積在體內器官組織及皮膚上,而出現的一系列皮膚癥狀。
微量元素硒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組成成分。硒能減少正常皮膚或脂溢性頭皮脫落的角質細胞數量,二硫化硒制劑可治療某些角化不全性皮膚病,如脂溢性皮膚病和頭部糠疹等。含有硒的食物有動物內臟、海產品、谷物、蔬菜、茶葉和蘑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