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中的成分及功效
研究表明,茶葉中含有320 多種(類) 化學成分,其中比較重要的有茶多酚、咖啡堿、茶堿、可可堿、維生素、葉綠素、揮發油、蛋白質、糖類、果膠、氨基酸和茶氨酸等。茶的色澤、香氣和滋味則是茶葉中所存在的化學物質綜合配比的結果。由于制作方法的不同,茶葉中各種成分的配比也不相同,因而形成不同品味的茶葉。茶葉可分為綠茶、黃茶、黑茶、青茶、白茶和紅茶六大類,并且根據產地的不同,又可分為其它種類。
茶葉中的咖啡堿、茶堿、可可堿屬于嘌呤類化合物,它們都是黃嘌呤的甲基衍生物,有使神經中樞興奮的作用,因此喝茶可以提神。這三者還可以提高腎小球的利尿作用,消除支氣管痙攣,因此可以利尿平喘,同時還可以增強心臟的功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起到消食解膩的作用。
茶葉中的茶多糖具有防輻射、抗凝血及抗血栓、降血糖、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還可以改善造血功能,保護血象,降血壓及減慢心率,耐缺氧,增強冠狀動脈流量。
茶葉中的茶多酚能降血脂,降血壓,抗血栓,改善血流變,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提高身體免疫力,抗病毒,延緩衰老;調節腸道菌群,通便排毒,防治慢性結腸炎;減肥輕身,美容祛斑;抗腫瘤,能顯著提升放化療病人的白細胞和血小板數量;治療慢性腎炎,防止發生尿毒癥;有效防護身體免受電腦、手機輻射的危害。綠茶中茶多酚含量最高,約占茶葉干重的15%~20%。
茶葉中的維生素種類也很多,喝茶對防止各種維生素缺乏或不足癥有一定作用。
不宜多飲茶的人群
便秘的人不宜多飲茶,因為茶葉的多酚類物質對腸胃黏膜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 因此便秘患者若飲茶會加重便秘;患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癥的人不宜飲茶,由于茶葉中的咖啡因對大腦皮質有著明顯的興奮作用;患有缺鐵性貧血的人不宜多飲茶,因為茶葉中的鞣酸會使食物中的鐵形成不被人體吸收的沉淀物;缺鈣或骨折的人不宜多飲茶,因為茶葉中的生物堿類物質會抑制十二指腸對鈣質的吸收,還能導致缺鈣和骨質疏松;患有潰瘍病的人不宜飲茶,因為茶葉中的茶堿會降低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胃壁細胞分泌大量胃酸,同時也會抵消某些抗酸藥物的療效;患有泌尿系統結石的人不宜多飲茶,由于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草酸,飲茶將會加重結石的發展;發燒時不宜飲茶,因為茶葉中所含茶堿能增高人體溫度,使藥物的降溫作用減低。
飲茶三忌
一忌早晨空腹飲茶因茶中含有茶堿、咖啡堿, 茶堿能抑制胃內磷酸二酯酶的活性, 使胃酸大量增加, 同時空腹時腸道蠕動也較快, 因而會引起胃部不適。對平常飲茶少的人而言, 如果早晨空腹飲用濃茶, 可引起頭昏、心悸。
二忌邊吃飯邊飲茶因為吃飯時飲茶必然沖淡胃液和消化液, 從而降低消化功能。另外, 茶中的咖啡堿、茶多酚類物質對胃腸粘膜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 會影響胃腸消化液的正常分泌, 減緩腸道蠕動速度, 不利于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三忌飲濃茶因為茶葉中的咖啡因會導致興奮過度,所以濃茶易造成心動過速、心律不齊。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壓病的老年人,飲茶要清淡。此外,飲濃茶還會引起便秘,這點老年人更應注意,患有高血壓病的老年人便秘、排便困難時,易誘發腦中風。
飲茶的選擇
1. 因時而異春季宜飲花茶,花茶可以散發整個冬季郁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陽氣發生;夏季宜飲綠茶,綠茶性味苦寒,能清熱、清暑、解毒,增強腸胃功能,促進消化,防止腹瀉與皮膚感染;秋季宜飲青茶,青茶不寒不熱,能徹底消除體內余熱,使人體神清氣爽;冬季宜飲紅茶,紅茶味甘性溫,含豐富的蛋白質,有一定的滋補功能,使人的體格強壯,精力充沛。
2. 因齡而異兒童因神經、消化等器官較為稚嫩,不耐受茶葉中的咖啡因等物質,故不宜飲茶或飲淡茶;青春期少男少女對銅、鋅等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大,故宜飲綠茶;有經前期緊張癥的女性宜飲花茶,因為花茶含有舒肝解郁、調理月經的成分;老人不宜飲紅茶,紅茶易引起便秘。
3.因職業而異紅茶對體力勞動者更有益;而腦力勞動者宜飲綠茶,有利緩解神經疲勞;經常使用電腦的人宜飲綠茶,綠茶有保護皮膚,抵御輻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