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作為飲品,不僅能補充水分,促進健康,更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它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藥理成分,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游離氨基酸、纖維素以及維生素A、B、B、C、E等;常量元素有鉀、鈣、磷、鎂;微量元素有銅、鋅、鋁、氟、錳、鐵、碘、硒等。綠茶中的維生素C含量甚高,比白菜高7倍,比菠菜高5倍,比香蕉高10倍。
茶葉含的藥理成分也很多,主要有咖啡因、可可堿、茶堿、膽堿、黃酮、類黃酮、黃堿醇、黃烷醇(內含兒茶酚)、黃嘌呤、酯類、酚類、醛類、多糖類、茶鞣質、芳香油化合物、苷類化合物以及萜烯類等。
咖啡因能興奮高級神經中樞,使精神興奮、思維活躍,并能消除疲勞、提神醒腦。《食論》指出:“君茶久飲,可以益思。”那時只知道茶可“益思”,尚不知道這是咖啡因的作用。咖啡因能加強橫紋肌的收縮能力,增強胃液分泌。咖啡因、茶堿可直接興奮心臟,擴張冠狀動脈,對末梢血管也有直接擴張作用。茶堿能松弛平滑肌,幫助治療支氣管哮喘和膽絞痛;同時還能抑制腎小管的再吸收,因而有利尿作用。
實驗證明,茶葉浸劑或煎劑對各型痢疾桿菌皆有抑制作用,其抗菌效果與黃連不相上下。對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枯草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等也有抑制作用。有關資料顯示,用濃茶葉煎劑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治愈率可達到95%;對慢性細菌性痢疾的近期治愈率在85%左右。此外,茶葉還可以用來治療急性胃腸炎、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腸炎、牙本質過敏癥等。
茶葉中的鞣質有收斂胃腸的作用。這種鞣質是兒茶素與沒食子酸酯的混合物,有維生素P的活性,能保持和恢復毛細血管的正常抵抗力。
常飲綠茶,有助于降低血壓。因為綠茶中含有較多的兒茶素。兒茶素可促進血液中膽固醇的溶解,使膽固醇難以在血管內聚集,因而可以預防血管阻塞和因阻塞而致的血管破裂。研究表明,常飲綠茶的人,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比不飲茶的人要低1/3左右。兒茶素對轉換酶ACE的活性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可以減少血管緊張素的分泌,而使舒緩激肽分泌較多,這也有助于降低血壓。兒茶素還能增強心肌和血管壁的彈性,消除血管痙攣,這也有助于降低血壓。科研人員對30歲以上的男性人群進行過飲茶與高血壓發病關系的調查,結果發現,常飲茶的人發病率為6.95%,而不飲茶的人發病率為10.55%。這說明茶葉確有降壓作用。
飲茶可以保護視力。電影和電視都是利用視覺殘留的原理,把許多靜止的畫面連續起來,而使人們得到“動”的感覺。長時間接受這種光波刺激,需要消耗更多的視紫質。視紫質的合成,需要維生素A和微量元素鋅;維生素B是保護眼瞼、球結膜、角膜的重要物質;維生素C是晶狀體的重要營養成分,以上這些營養成分,在茶葉中含量多而齊全。現代人的食物越來越精細,許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往往在精制過程中丟失。僅以精白米為例,在精加工時,維生素B族會丟失70%~90%,鐵丟失55%,錳丟失86%,鋅也丟失大部分。而茶葉則是綜合補充這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較好飲料。經常飲茶,可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
茶葉中的茶多糖還有抗輻射、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凝、抗血栓等作用,可以用來防治多種疾病。研究證明,茶葉中的兒茶素、維生素E、C等,能抑制自由基、阻止脂質過氧化等,因此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茶葉更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多年來,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尋找高效低毒或高效無毒的抗癌藥物,他們越來越多地把注意力轉向綠色抗癌藥物,其中茶葉中的茶色素,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已引起科學家的密切關注。我國科學家進行了茶葉在動物體內的抑癌實驗,他們給大白鼠喂入福建鐵觀音等5種茶葉,同時給予致癌物質,3個月后,大白鼠食管癌發病率為42%~67%,而未飲茶組鼠的食管癌發病率為90%。5種茶葉抑癌效果以福建鐵觀音和福建花茶為最佳,杭州綠茶、海南紅茶和綠茶次之。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喝紅茶可減少患皮膚癌的危險性。研究者讓一組老鼠喝紅茶,一組老鼠喝白開水,然后用能誘發皮膚癌的高能紫外線照射這些老鼠。結果喝紅茶的老鼠患皮膚癌的比例比喝白開水的老鼠低54%。
茶葉抗癌抑癌的機理是其能抗多種致癌物誘導的突變,抑制癌細胞DNA的合成,影響酶活性和直接殺傷癌細胞。此外,還能誘導癌細胞“自殺”,使癌細胞凋亡。因此,茶葉又被稱為天然防癌劑。因此,經常飲茶是日常防癌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