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把“營養”二字看得很神秘,覺得高不可攀。還有一些人認為,價格昂貴、稀少的食物就是有營養的。其實,營養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營”是謀求的意思,“養”是養料。營養就是指人為了生存,去謀取符合自己身體的養料,而養料的補充主要是一日三餐的食物。但“營養”并不光是吃飯、填飽肚子就行了,“營”還有一個含義,那就是“經營”、“管理”、“操持”,就是要研究什么樣的食物能使人健康成長,學會搭配,掌握好營養平衡。
在“吃”上應該如何掌握平衡呢?概括地說,就是“一雜十平”。“雜”,就是要吃得雜、吃得廣、吃得勻,不要偏食、挑食。“平”,就是注意搭配平衡。具體說,要注意以下十個方面的平衡:
1.主食與副食平衡主食攝入太少,不能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熱量;而副食太少則會造成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主副食比例適當是平衡營養的重要前提。
2. 酸性食物與堿性食物平衡食物也有酸堿性,谷類、肉類及蛋類呈生理酸性,蔬菜、水果、豆類、菌類則呈生理堿性。研究證明,保持人體的弱堿性狀態有助于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治多種疾病。所以,在膳食中要注意酸性食物與堿性食物的平衡。
3. 葷與素平衡肉類可以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與脂肪,而蔬菜水果則是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的來源,二者缺一不可。
4. 雜與精平衡食物并非吃得越精越好,因為在精制過程中,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素,例如常吃精米白面會導致維生素B的缺乏,嚴重者甚至出現“腳氣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多吃一些粗糧雜糧。
5. 饑與飽平衡有的老年朋友退休在家,為了省事,一日只吃兩餐,造成飯后過飽,下一餐之前又饑腸轆轆;而年輕人工作繁忙,饑一頓飽一頓也是常見現象。過饑過飽對健康都非常不利,時間長了不但會影響胃腸功能,還可能會造成消化系統疾病。
6. 寒與熱平衡中醫常說: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就是要寒熱平衡的意思。夏天炎熱,適宜喝清涼解暑的綠豆湯;冬天嚴寒,一碗熱騰騰的面湯會讓人身心舒暢,維持膳食的寒熱平衡,也是延年益壽的妙法。
7.干與稀平衡膳食中水分太少,會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對于老人和兒童,還會造成吞咽障礙;而單純的流質食物會使咀嚼功能退化,其中的營養成分也不足以滿足工作生活的需要。
8. 攝入與排出平衡食物的攝入與排出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環節,失去了這一平衡,代謝失調,就會造成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
9. 動與靜平衡運動后不要馬上進食,吃完飯也不要劇烈運動,做到動靜平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0. 情緒與食欲平衡情緒與食欲關系密切,控制好情緒,才能調節好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