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水處于中心地位,可謂自然之靈。在科學家眼里,水只是H20,即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分子而已。然而,就是這看似簡單毫不起眼的小小分子,卻孕育了整個地球的生命。
水往往與山水連在一起。如果說山是大地之骨。那么水就是大地之魂。沒有水,萬物都不復存在。水,是世上最美的東西,是滋潤萬物生命的源泉。因為有了水,我們才有了長江流域的美麗風光,才有了黃河流域的遠古文化,才有了江南水鄉的周莊、烏鎮……因為有了水,大山才顯得越發有靈氣,樹林才青翠欲滴……因為有了水,我們才擁有了綠色,擁有了清純,擁有了生命。
水,以其原始宇宙學的精髓內涵已滲入人類文化思想的意識深層,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伴隨著人類的進化以及對自然的認知,由物質的層面升華到一種精神的境界。
水,不僅影響了中國文化的產生,在文化進程中演繹出豐姿多彩的面貌,而且,隨著歷史的演進,人類文明的發展,水成為中國文化所闡釋的一個重要對象,并因之使這一文化體系生發出一種特異的藝術光彩。
水,作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以它天然的聯系。似乎從一開始便與人類生活乃至文化歷史形成了一種不解之緣??v觀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勢滔滔的尼羅河孕育了燦爛的古埃及文明,幼發拉底河的消長榮枯的確明顯地影響了巴比倫王國的盛衰興亡,地中海沿岸的自然環境,顯然是古希臘文化的搖籃,流淌在東方的兩條大河——黃河與長江,則滋潤了蘊藉深厚的中原文化和絢爛多姿的楚文化。
中國古典而優美的農耕文化依水而生,伴水而存,隨水而長。從單純依賴自然賦予的水資源,到能動地改造利用水資源,反映了古代人類從生存到發展的文明歷程;而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的文化正是基于這段文明的歷程得以產生且取得長足的進步。人類文化的早期發展史,也就是一部壯美的河流文明發展史。水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人們把水形象地比做農業的命脈,工業的血液,生活的甘露,城市的生命。文明的發源地,古代四大文明的古巴比倫文明發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古印度文明發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黃河與長江則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如果沒有尼羅河,沙漠大陸非洲不可能產生根植于綠色走廊之上的古埃及;如果沒有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澆灌,美索布達米亞平原絕不是苦苦尋覓安居樂業之地的蘇美爾人的住足之處;如果沒有印度河、恒河的水利,次大陸不可能產生發達的農耕;如果沒有黃河,華夏祖先至多只能成為蒙昧的游牧部落。
水不僅用來滋潤文明種子,而且水路作為一種重要的物流通道,在交通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的興盛和衰微又直接和社會的發展有著直接和間接的聯系。而在中國士大夫的傳統生活方式中,水的出現和水的作用,幾乎是伴隨文人生命始終的。水在中國的文人這里得到了一種文化的意蘊,水的這種文化味是和文人對水的氛圍的竭力推崇所分不開的。
水的屬性、水的形態、水的運動以及水的歷史,無不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水文化是人類創造的與水有美的科學、藝術及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總和。
水與我們的人文精神連在一起,與我們的文化有割不斷的淵緣。
子貢問孔子,君子見到大水必定仔細觀察,是什么緣故?孔子說,水么,君子是用來比喻自己的德性修養的。它遍及天下,并無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處,萬物生長,有如君的仁愛;水形向下,隨物賦形,有如君子的義;淺處流動不息,深處淵然不測,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百丈深淵,略不遲疑,有如君子的臨事果決;滲入曲細,無微不達,有如君的明察秋毫;蒙受惡名,默不申辯,有如君子包容—切的豁達胸懷;泥沙俱下,最后仍然一泓清泉,有如君子善于改變事物;裝入容器,必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滿則止,并不貪多務得,有如君子的講究分寸;無論怎樣成萬折千回,一定東流入海,有如君子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
孔子不滿足于純粹的觀賞自然,而是試圖溝通水之美與人類道德精神的內在聯系,以探求水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并由此推衍出儒家立身處世的道理和準則。從一定程度上講。這種對水的社會化、道德化認識,正體現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鬃佑绕渲匾暤赖陆袒鋭摿⒌娜寮覍W說從某種意義上講主要是一種道德學說。而水這種物質世界普遍存在、人類須臾難離的物質,恰恰具有孔子闡發其道德思想的深厚底蘊。水的許多特征“似德”、“似仁”、“似義”、“似勇”“似智”等等,確與儒家的倫理道德有著十分相近的特征。因而為孔子和儒家的“智者”、“君子”所愉悅。于是,孔子便順理成章地把水的形態和性能與人的性格、意志、知識、道德培養等聯系起來。這時,水也就成了體現孔子倫理道德體系的感性形式和觀念象征,成了儒家文化的道德之水、人格之水。孔子的這種比德論的水之審美觀對后世影響很大,后世許多思想家都以此來看待水之美。
“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顧謂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鬃余叭欢鴩@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荀子·宥坐》)在孔子對水滿而覆的感嘆中,我們分明又得到了“滿招損,謙受益”的警示。
奔流不息的川水不但令孔子賞之悅之,而且還引發了孔子無限的哲學情思。一次孔子站在河岸上,望著滾滾不斷奔流的河水發出了“逝著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的感嘆。這是孔子對消逝的時間、人事與萬物。有如流水般永遠留不住而引發的哲思,它既有因時光流逝、功業未成而導致的深沉感喟,又具有對時間、永恒、變化等物質運動的抽象哲學問題的沉思帶來的哲學感悟。
是的,時光如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青春終會老去,萬事萬物都將成為流水般的匆匆過客。面對短暫的人生之旅,作為天地間渺小如草芥的人又怎樣度過這一生呢?“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這是雄才大略的一代梟雄曹孟德,面對飛逝的時光,發出了人生苦短、功業未成的感慨?!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盡酒》),這是一代大詩人李白詮釋“逝者如斯”的又一種人生態度,飽含著悲觀、消極與無奈?!白孕湃松倌?,會當水擊三千里”(毛澤東《<沁園春·長沙>注》),這是毛澤東對“逝者如斯夫”的理解,表現的則是一種奮發進取、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筆者以為,這種領悟最能體現孔子的“逝者如斯夫”的本質內涵??鬃邮亲屓藗冃Хㄌ咸蠔|流之水不舍晝夜、勇邁古今之不斷前進、不斷進取的精神。努力以有限的生命之水融注于無限的人生事業之河。在這方面,孔子本身也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盡管懷瑾握瑜的他為了弘揚儒家之道到處碰壁,但依然如奔流的川水一樣執著地、義無反顧地追求著人生的正道。
“逝者如斯夫”給予后人的哲學啟悟是:物質運動猶如流水,是在空間進行的,而這種運動的不舍晝夜,永不停息,又是它的時間表現形式??鬃硬粌H樸素地認識到一切物質都處于運動中,而且以川流不息的水為喻,說明了運動與時間、空間的關系。而運動主體是流水一般客觀存在的物質,這種物質的運動,是自然而然的。一切由物質的天性決定。
李澤厚先生認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表達了孔子對生的執著,對存在的領悟和對生存的感受??鬃記]有去追求超越時間的永恒,而是把永恒和超越放在當下既得的時間中,置于當時的政教倫常和構建社會秩序的目標下。一切都在流變,“不變的一”即永恒的本體就是這個流變著的物質世界本身(見《美的歷程》)。在這種哲學背景下,孔子運動現中傾注了濃厚的社會和人生情感,并在這種情感的支配下去瞭望、了悟和發現自然與人類社會的規律,形成了進化論鮮明的思想。
西漢大哲學家董仲舒發揮孔子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思想。對水進行論述:“水則源泉混混沄沄,晝夜不竭,既似力者;盈科后行,既似持平者;循微赴下,不遺小問,既似察者;循溪谷不迷,或奏萬里而必至,既似知者;鄣防山而能清靜,既似知命者;不清而入,清潔而出,既似善化者;赴千仞之壑,入而不疑,既似勇者;物皆因于水,而水獨勝之,既似武者;成者之而生,失之而亡,既似有德者。”
細讀中國的經典文學。幾乎無水不寫,寫則涉水。當年,李白不滿現實所發出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表露的顯然是如水流般的長恨情緒。唐后主李煜的筆下又化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千古絕唱。至于以水訴相思,寫怨女,描柔情,抒胸臆,思鄉懷古,描戰畫斗之作,古今之例,不勝枚舉。尤可稱道者是哲人們以水論事,以水喻理,以水明志的精辟論見,堪稱華夏文化的思想寶藏。荀子《勸學》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蔽赫鳌蹲h政》則曰:“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碧铺诶钍烂裼懈杏谇百t警策,亦常與后人言載舟覆舟之說。凡此說明,水為智者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源泉,智者亦開發了水無窮的文化礦藏。正因為如此,水文化的源流川流不息、百川匯海,在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華夏文化中占居特殊地位并進而構成人類文明史中光輝璀璨的一頁。
以水為魄的水文化,給人以力量的宣泄。由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身處逆境而奮發有為,很多正是從水的氣魄、水的浩瀚中得到力量的支撐。蘇東坡一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何等的豪邁、昂揚。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睦畎祝健俺林蹅扰锨Х^,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劉禹錫;從“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青州一土”的李清照。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林則徐,是水的力量、水的精神、水的氣概給了他們生命之魄,思想之力。春秋時代的思想家管仲在《水地篇》中說:“水,具材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人之惡。仁也。視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概,至滿而止,正也。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人皆赴高,己獨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居?!边@段話主要意思是說,水是既具備材又具備美的。水柔軟而清澈,能洗去人身上的污穢,這是水的仁德。水看起來是黑色的,其實是白色的。這是水的誠實。計量水不必用“概”(刮平斗斛的器具),流到平衡就停止了,這是水的道義。人都愿往高處走。水獨流向低處流,這是水的謙卑。謙卑是“道”寄寓的地方。是王天下的器量,而水就聚集在那里。
《管子》依據水的不同功能和屬性。以德賦之,唱了一曲水之美的贊歌,實與老子“上善若水”和儒者“以水比于君子之德”的觀念一脈相承。尤其是“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為都居”的言論,分明是道家水性哲學的體現。《管子》通過盛贊水具有的“仁德”、“誠實”、“道義”、“謙卑”等優良品德。主旨是規勸人們要向水學習,效法水的無私善行,從而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縱觀古代圣賢高論,水,的確有其獨特的個性。水性——水的物質與德性:剛、柔、堅、韌、容、浮、和、善、獻。剛:水射刃物。水滴石穿。柔:水汽相生,以柔克剛。堅:巍巍冰山,堅不可摧。韌:抽刀斷水水更流。容:能容萬物,渾然一體。?。涸灾鄹?,水力輸運。和:無微不至,隨物賦形。善:思澤四方,滋養眾生。獻:蹈火滅災,獻身人類。淫:狂怒奔瀉,恣意泛濫,必制約之……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向我們昭示一個道理。水,正是神明賦予人的一面旗幟。
如果水能寫自傳,那么它就不能不是一部歷史。
就說母親河吧。古時候,天下連連大旱。天上有條龍不忍心百姓眼睜睜餓死,就偷偷行了場透雨。百姓得救了,玉帝卻怪龍抗旨,罰龍下凡間受苦。龍投胎生在窮苦人家,黃皮膚黃頭發黃眼睛,取名黃孩。有一次,黃孩子反抗惡霸欺凌鄉親,被一群打手抬起來扔進了河中,惡人正得意獰笑,誰知黃孩子遇水現出了原形。河水頓時猛漲,浪如龍爪,一下把壞蛋卷進了河中。鄉親們看見黃孩子變成巨龍順水而去,急得大聲呼喊,黃孩,黃孩快回來!巨龍忙應聲回頭,一回頭黃河就拐了個彎。鄉親們嗓子喊啞了,黃孩被喊成了黃河,萬里黃河因此有了數不清的拐彎,拐彎處的濤聲因此格外響亮……這個古老的傳說,將黃河與龍的形象生動地融為一體,使雄性的北方大河充滿了龍文化的神奇色彩。
說水,也自然少不得要談及與我們人類生存環境的緊密關聯。中國雖然有數不清的河流湖泊,但我們仍然是缺水大國。資料顯示,中國擁有26144億立方米的龐大的水資源,但人均占有水資源僅27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擁有量的1/4。年均降水630毫米,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且一年的降水量60%集中于夏秋雨季的100天左右。此種時空并非均衡降水特征經常引發不同地區的旱澇災害。由于我國降水400毫米的等雨量線呈一條由東北至西南的斜線,故而北方和西北常年處于干旱狀態。南澇北旱,成為國人一大心病。水神河伯,似乎永遠是一副桀驁不馴的神態。
水神,你想傲慢到幾時?如今掌握了自己命運的中國人敢于對你說不了——
改革開放的大潮,使黃河龍真正勃發出前所未有的威力:沿黃河而下,依次興建的龍羊峽、李家峽、鹽鍋峽、八盤峽、劉家峽、青銅峽、三門峽、小浪底等大型電站不停地提供著上億千瓦的電能,黃河水提灌上了高原,貧瘠干旱的黃土地從此變成了富饒的米糧川;黃河兩岸新興的鎳都、鋁都、石化城拔地而起。我們在切身感受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的巨大變化之后,再囑目祖國版圖上的黃河,就會驚奇地發現,把黃河流經的省區(包括原黃河故道河北)路線簡單地勾勒一下,黃河真是一條栩栩如生奮力奔騰的巨龍啊!河北山東構成了龍頭,渤海灣是張開的嘴,三門峽劉家峽是龍的爪子,北京正好是龍的眼睛。
再看長江。威武雄壯的葛州壩勁扼大江,強大的電流為中國經濟輸送著巨大的動力;高峽出平湖的偉大夢想成為現實,三峽電站的強大電能把中國經濟推向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長江巨龍將與黃河巨龍比翼齊飛笑傲四?!?/p>
水作為一種無字史書,它沒有起點,至少我們無法知道它的起點。但它卻有終點。在地球生物圈中,水是一個相對閉合的系統。它有一個未知的終點。對此未知數,我們似乎沒有必要求解。
水,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把世界分成荒漠和綠洲。對此,中國人還是說不。這一聲不。喊出了國人的勇氣和智慧。面對頻頻光臨的沙塵暴,國家加快了南水北調偉大工程的步伐。更有專家獻計:下戴帽,中束腰,下挖槽。以徹底解決中國人多水少的老大難。上戴帽,就是在江河上游山區大力進行綠化,加快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湖,從源頭治起;中束腰就是束窄中下游行洪河道,通過束水攻沙減少淤積;下挖槽是指在下游地區開溝挖槽攔蓄雨水,以此解決北方干旱難題。
河神,你聽見了嗎?勤勞勇敢聰明智慧的中國人在水的問題上是決不含糊的!
人有大智,則水有大德。水亦如人矣!
水,它的波瀾壯闊,浩瀚無垠,它的激流飛揚、潤物無聲,曾給我們何等豐富的聯想和啟迪。
車爾尼雪夫斯基在分析水的美時贊美道:“水,由于它的形狀而顯出美。遼闊的、一平如鏡的寧靜的水在我們心里產生宏偉的形象。奔騰的瀑布,它的氣勢是令人震驚的,它的奇怪而突出的形象也是令人神往的。水,還有它的燦爛的透明,它的淡青色彩的光輝令人迷戀;水把周圍的一切如畫的反映出來,把這一切屈曲的搖曳著,我們看到水是一流的寫生畫家。水由于它的晶瑩的透明而顯得美:浪花之所以美,是因為它順著波濤飛跑疾驅,是因為它反映著太陽光,當波濤進散的時候,浪花就象晨霧一樣飛濺開去……”
水,悠悠兮何其柔美,漣漣兮何其優美,滔滔兮何其壯美!
水是和諧。水是智慧。水是生命。水是詩。水是道。水是我們人類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