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百萬人口的慈溪市,經濟社會發展迅速,而缺水卻成為制約加速發展的瓶頸。慈溪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關系民生和發展的缺水問題,作決議、提建議、組織調研、視察……
2006年1月9日,慈溪東部地區的老百姓,在不經意間迎來了一個值得喜慶的日子。這天,作為慈溪市“三橫十一縱”骨干河網重要組成部分的東部三塘橫江全面建成。粼粼河水泛清波,處處秀色撲面來,一道靚麗的風景呈現在自家門口。
而更令人高興的是,該拓疏工程實施后,龍山、三北、范市等地的排澇能力,將從原來的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可增加蓄水量近200萬立方米,復蓄達到550萬立方米,從而使113.8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內的8.3萬畝耕地直接受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了讓慈溪的百萬百姓能喝上優質的清水,慈溪市人大常委會進行了鍥而不舍的監督。
順應民意作決議
慈溪,作為一個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長三角新興城市,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應該并不缺水。
可實際上,以平原為主的地形地貌注定了慈溪地表攔蓄能力的先天不足。據水文資料顯示,慈溪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5.4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445立方米,僅為寧波市、浙江省、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3、1/4和1/5,低于國際公認的人均500立方米嚴重缺水線。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農業和生活等各類污染對水環境的侵蝕日益加劇,市域水環境逐步趨于惡化。據2002年度環境監測報告顯示,超V類水體占市域水體的76.9%,V類水體占15.4%,合計為92.3%。在此情況下,根據《慈溪市城鎮供水水源規劃》分析,即使充分發揮現有本地水資源及水利工程設施效益,預計到2020年慈溪優質水和次質水的缺口將分別達到2.2億立方米和1.2億立方米,缺水總量將達到3.4億立方米。
2003年、2004年那場50年一遇的干旱,使慈溪水資源的脆弱狀況暴露無遺。曾幾何時,一道買水景觀呈現出另一種繁忙:企業耗水大戶車水馬龍,紛紛向周邊余姚、上虞等市買水運水;市民排隊買桶裝水、瓶裝水;特別是農村地區,由于管網基礎薄弱,自來水成了緊俏商品……
一時間,慈溪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快車道,遇到了水環境惡化和水資源短缺的雙重“瓶頸”!
百萬慈溪人民對提高水環境質量的呼聲日益高漲。
近年來,在慈溪市歷次人代會上,代表提交的有關“要求盡快實施境外引水工程”、“要求政府重視對水資源的開發”等內容的議案多達40多件。
在慈溪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7個代表團的216名代表(占代表總數的61.3%),提出了23件關于加強水環境整治的議案。
慈溪市人大常委會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群眾和廣大代表要求解決缺水和水環境惡化問題的迫切愿望。
根據人大代表的強烈要求,慈溪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依法作出關于水環境整治的專項決議,334名與會代表無一例外地舉起了同意之手,一項“市委有要求,政府有考慮,群眾有呼聲,發展有需要”的專項決議應運而生!
創新思路破難題
這是一個富有前瞻性的專項決議。它確定了慈溪未來5年水環境整治的目標:立足于環境整治,改善城鄉生態環境,使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實現水資源供需總量基本平衡。
這是一個富有戰略性的專項決議。它明確了“外引內治”的工作方針:“外引”,就是實施境外引水,包括向姚江、湯浦水庫和曹娥江引水;“內治”,就是開展水環境整治,主要實施“三橫十一縱”骨干河網水系建設、市域集污管網建設和改造,加強對重污染企業的治理,加強對境內飲用水源的保護等。
其中把“境外引水”確定為水環境整治的工作方針,是基于慈溪市人大常委會對本市水環境現狀,在廣泛調研基礎上得出的清醒認識:由于慈溪的水文條件特殊,單純依靠自身條件,有限的水資源難以承載慈溪經濟社會發展的航船。只有跳出慈溪,引來清泉,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慈溪的缺水問題。于是,市人大常委會把關注的目光投射到周邊縣市。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境外引水卻遭遇了永久性取水權等法律問題及政策協調問題的制約,“外引”工作一度進展緩慢。
該情況引起了在慈的各級人大代表的密切關注。在寧波市十二屆人大一次、二次會議和同期省人代會期間,慈溪市的省、市人大代表分別向大會遞交議案,要求解決浙東引水問題。
2004年9月29日下午,經過慈溪市人大常委會的積極促成,寧波市十二屆人大代表慈溪中心組約見了寧波市政府領導,就合理配置水資源、切實解決慈溪水資源嚴重短缺等問題向寧波市政府提出了意見和要求。
在聽取了代表們的意見和建議之后,時任寧波市代市長的毛光烈指出,慈溪市提出的將慈溪水資源平衡問題納入寧波市水資源總體規劃,是非常合理的。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大水源建設的工作力度,加快浙東引水等工程的建設步伐。市政府還要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協調機構,形成一套有效的水資源協調機制,統籌做好水資源的配置、保障工作,協調解決慈溪向曹娥江及湯浦水庫引水工程中的有關問題。應把慈東工業區塊列入寧波工業供水范圍,并要加快建設進程。
此后,余姚、上虞等市的有關領導表示:為了慈溪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困難再大,也要堅決把這“友誼之水”送到三北大地!
通過各級人大和代表的共同努力,慈溪“境外引水”工作迎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局面。
鍥而不舍勤監督
2004年5月,慈溪市人大常委會作出《關于建設生態市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把貫徹落實水環境整治專項決議作為生態市建設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
開展水環境整治,規劃必須先行。慈溪市人大常委會要求市政府抓緊編制水環境治理五年規劃及配套規劃,并要求在每年的市人代會上書面報告前一年度的整治工作進展情況。但由于種種原因,市政府起初只擬訂了5年初步工作方案。對此,市人大常委會堅決要求政府在常委會會議上提交規劃。
2005年7月22日,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再次對市政府實施水環境整治決議情況進行了專題審議。
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的人大代表沒有掩飾對水環境整治中存在問題的意見。特別是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發言非常坦率。鮑德聰代表提出要加快城河治理進程;郁岳保等代表要求研究飲用水庫水質下降問題;阮萬國、陸國軍等代表就加強重污染企業的整治和搬遷力度發表了意見;周新永代表更是直接指出了有關工程進展緩慢的問題,并希望市政府高度重視當地居民生活用水;勵順良代表認為,即使少建幾幢樓、少修幾條路,也要把慈溪的水環境整治好,對慈溪子孫后代負責……
當時的場景使應邀列席會議的慈溪市政協副主席胡張宏也抑制不住激動。他說,我很激動,希望市政府根據人大常委會的意見和要求,進一步健全重污染企業整治責任制,明確時間,落實責任,切實推進水環境整治力度。
面對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中肯的發言和衷心的期望,列席會議的洪嘉祥市長鄭重承諾:市政府將根據會議審議意見,將水環境整治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十分負責地再進行一次研究,以對全市人民負責的態度,克服畏難情緒,攻堅克難,扎扎實實地抓好水環境整治工作!
在市十四屆人大二、三、四次會議上,全體代表都認真聽取了市政府關于水環境治理工作的專題報告,大會秘書處分別組織數十名代表進行專題審議。代表們經過廣泛的會前調查視察和發言準備,所提意見具體明確,對政府及有關部門觸動很大。
與此同時,市人大常委會還通過組織環保執法檢查、主任會議專題研究重污染企業整治工作以及對水利、建設、環保部門開展“兩項評議”等方式,切實把水環境整治工作抓緊抓實。
近3年來,在慈溪市人大鍥而不舍的監督下,通過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以及上級機關和兄弟縣市的大力支持,三北大地的水環境整治取得了豐碩成果:
外引方面,三大境外引水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04年7月,下姚江引水應急工程實現臨時通水的階段性目標,為緩解五十年一遇的旱情立下了汗馬功勞;目前,引水工程永久性工程建設亦已完成,為慈溪中部地區供水提供了有效的補充。
上虞湯浦水庫引水工程穩步推進。目前已分別完成管線鋪設和隧洞挖掘34.71公里和6公里,占各自總量的66.75%和47.3%,配套水廠也已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底實現全面通水。屆時,每日20萬噸的優質飲用水將滋潤百萬慈溪人的咽喉。
曹娥江引水工程一期已于去年10月底動工建設。“引曹濟慈”工程的完成,將使慈溪人告別缺水時代。
內治方面,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三橫十一縱骨干河網建設扎實推進,已經完成和在建的骨干河道共12條(段),全長94.87公里,三橫十一縱骨干河道的全面建成,將為慈溪增加蓄水能力2525萬立方米。
城河綜合治理初見成效,開展了生態修復試驗,并將逐步實現城區河道之間的聯通,使城區水環境進一步改觀。
市域污水治理工程已經列入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工程總投資將達11.3億元,是迄今為止慈溪規模最大的治污工程。目前,骨干管網鋪設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城市污水處理擴容工程即將竣工通水,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將達到5萬噸,大部分中水將用于城河水系的貫通。對重污染企業,通過采取集中搬遷、整治與搬遷相結合等方式進行改造,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慈溪市人大代表潘金鈿動情地說:“我來到我市重點引水源——上虞湯浦水庫和正在建設中的引水工程工地,感到由衷的驚喜和自豪。看到這三面青山環抱、極少人煙,有2億多立方米庫容,湖水比邵岙水庫還清的湯浦水時,禁不住激動:慈溪人民終于有了可靠的清潔水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