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汪曉村向大會提出建議,要求以政策為導向,使更多的大學畢業生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和推進,農村將出現前所未有的人才需求。汪曉村認為,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2005年我國的各類高校在校生已經超過2000萬,普通高校的畢業生一年就有338萬人,如果按當年72.6%的總就業率計算,一年有90多萬大學畢業生待業,這是一個巨大的人才資源,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此,汪曉村提出,在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大對農村的轉移支付力度時,既要著力加強農村的水利、道路等硬件設施的建設,也要高度重視農村人才隊伍軟實力的建設,制定積極有效的政策,對人才資源的流向進行必要的引導,實行政府對人才資源的宏觀調控。他建議:
一、將新農村建設的人才需求、輸送和培養問題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在制定新農村建設規劃時,要根據各地農村教育體系、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文化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各個階段的實際要求以及當地農村產業的特點,做出各類人才需求的大致預測和規劃,以增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和人才資源引進的針對性,努力提高政府資金使用和人才資源配置的效率與效益。
二、制定有效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到農村發揮自己的專長、貢獻自己的才智。必須在做出總體規劃、明確農村各類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制定積極有效的政策,解決大學畢業生敢下去、愿下去的問題。一是要給到農村工作的畢業生以基本的政策保障,比如實行2至3年的有限服務期,服務期內戶口及人事關系留在縣城或畢業學校所在地;對從事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信息管理等公益事業和公共服務的大學畢業生,其工資從政府轉移支付資金中直接全額支付;對從事農村生產加工、\"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等經營活動和有償技術服務的,可根據不同情況實行差額專項津貼、補助等。二是要建立激勵機制,比如,對在農村工作出色的教師、醫務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城鎮教育、醫療等單位補員和公務員招考應明確規定優先錄用;對在農村工作一定年限的大學畢業生可由政府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根據農村教育、衛生、農技推廣、文化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實際需要,在高校各類相關專業設立農村工作政府獎學金,按照不同服務年限確定獎學金額度,由學生自由選擇申報,以協議形式約定等。
三、為到農村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創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條件。
四、教育系統自身要根據新農村建設的實際需要,進一步調整人才培養的結構,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當前,要切實加強與新農村建設密切相關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使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后能用得上、干得起、受歡迎。
■辦理結果出臺優惠政策招募學生支農
近日,中組部、人事部、教育部等8個部門聯合發出通知,從今年開始連續5年,國家將每年招募2萬名高校畢業生,到鄉鎮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服務期滿后的畢業生自主創業、報考公務員或者報考研究生都有政策優惠。
通知規定,從事“三支一扶”工作的主要招募對象為全國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服務時間一般為2至3年,工作期間將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交通補貼,統一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住院醫療保險。對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大學生,頒發由人事部統一印制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服務證書》,作為服務期滿后享受有關優惠政策的依據。
大學生從事“三支一扶”工作服務期滿后,主要優惠政策有:原服務單位需補充人員時,將優先接受“三支一扶”的大學生;縣鄉各類事業單位,有職位空缺,也要拿出一部分來接受此類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可享受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小額貸款擔保和貼息等有關政策;報考黨政機關公務員時,可享受優惠政策優先錄用;到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服務兩年以上,報考碩士研究生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進入國有企事業單位,由接受單位按照所任職務比照同等條件人員確定其職務工資標準,其服務期限計算為工齡,在今后晉升中高級職稱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