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人代會上,發到代表手中的會議材料多了《預算審查參閱材料》,包括三方面的重點內容:預算執行和預算安排中涉及的重點財政政策及財政工作;一些重點支出的總體情況;多年度的財政收支情況。這份參閱材料使用的都是非常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另輔以一些圖表,很容易看明白。這樣的改進,立見效果。“有了這份材料,讓代表們審讀起來一目了然了。代表們對‘政府在做什么’了解得越充分,提起建議才越有針對性。”來自湖北的全國人大代表葉青說。
人大代表要承擔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的重任,首先要能看得懂工作報告。這是不言而喻的。由于預算報告專業性過強,看預算報告如看天書,這在地方“兩會”上還是個普遍性問題。代表們來自各行各業,平時不接觸財政預算工作,看專業性十足尤其是編制得不細致、不清楚、模糊朦朧的預算報告,當然猶如看“天書”。
代表們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提建議,就會造成很多尷尬:審議,就難免走過場;投票,就難免盲目性和隨意性。去年下發的中央9號文件要求保護代表的知情權,現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如何及時向代表提供經濟形勢分析方面的材料上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重點支出情況”一章里,預算工委將全國教育、科技、衛生和社會保障投入情況以及財政支農支出情況集中作了歸納和基本分析,還附上了歷年政府相關投入和投入結構變化的對比。
預算工委有關負責人說得好:我們有這個義務,把一些比較專業的內容,向代表們交待得通俗明白一點,多做釋疑解惑的工作。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工作機構,為全國人大代表提供這樣周到細致的服務,讓我們看到了令人期待的范例。
如何拓寬人大代表知情渠道,改進代表知情議政方式,顯然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而要圍繞代表工作的具體實際,在技術層面上積極實踐,從點點滴滴的實事做起。鄧小平同志曾經提出,我們黨和國家的各種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要用三條標準來檢驗,其中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貴在“切實”,我們應在求實效上多做文章。人代會會議文本的變化讓代表從“看得到”邁向“看得懂”,正是務實精神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