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胡春華點評/邢夏良
【題目】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任選一題)。(共50分)
題一:
分享快樂,一個快樂會變成幾個快樂。會分享快樂的人,是一個幸福的人。
將快樂與別人分享,就是獻出自己的愛心;分享別人的快樂,你將會獲得更多的回報。
請以“分享”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敘述經歷,可以抒發情懷,可以發表議論。
題二:
春風秋雨,悲歡苦樂,種種經歷和體驗積淀成我們的生命。回味著,經歷著,期待著,不論是大自然的景觀與奧秘,還是藝術的感動、足球的激情,抑或是對科學與未來的向往,還是對社會人生的體驗與反思……都是我們生命交響曲中一串串動人的音符。
請以“體驗”為話題作文。可以敘述經歷,可以抒發情懷,可以發表議論。
要求:(1)題目自擬;(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有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不得抄襲;(4)字數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點評】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階段目標”中對7~9年級“寫作”的命題要求是:“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
站在這個基點上考察上面兩個話題,它們都較好地體現了課標要求:一、話題明確,引語清晰,無審題障礙;二、文題自選(二選一),文體不限(詩歌除外),題目自擬,可以敘述經歷,可以抒發情懷,可以發表議論,有利于發揮學生寫作個性和特長,從而為學生創造從容寫作的心理環境;三、“分享”、“體驗”這兩個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和思想實際,考生能人人有事可寫,有情可抒,有理可議,而且容易寫出真情實感;四、命題語言精練、唯美,導向正確。
話題“分享”及其引語設計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社會意識、群體意識、交往意識與和諧意識,閃爍著濃濃的人性美、人情美;話題“體驗”及其引語設計引導學生培養自己關注自然、關心生活、傾情社會的情懷,充滿人文精神。這兩個話題使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表,能較公允、客觀地檢測學生的情感意趣和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