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下,外出耕種的人們回到了家,炊煙裊裊升起,太陽的余光染紅了天邊的晚霞,它是那么的美麗,讓人舍不得低頭錯過這一天中最后的陽光的美麗。常?;孟氤鲆晃焕衔毯退睦习橐性陂T畔瞇眼看著那一抹晚霞,沉醉了,既是為了陽光的美,也為了這對老夫婦的安詳之美。或許這也正是許多賢者圣人所追求的平淡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園茅舍,男耕女織,優哉游哉,這是他們心中的夢境。他們想要平淡,因為他們有太多繁華,我們追求繁華,因為我們過于平淡,或許我們不能做賢者就是因為這個。
常常想起劉禹錫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是陋室,又何妨,品德依在,物質的簡陋又有什么關系呢?況且連孔老夫子都說:“何陋之有?”劉禹錫看來是滿足于他的平淡生活,平淡中才能看透一切,不被世俗虛假、繁華、紛爭所困擾。曾經的名譽、榮耀都讓它們隨水沖淡,讓歲月來洗刷?;蛟S文人的清高才使之趨于平淡,因為真正的清高自是容不下世間雜物、污穢之物。既然處于繁華中難以保持住清高,那么就讓平淡來增光添彩。
出世的平淡是一種美麗,是一種修養,而入世的平淡則更是一種境界。
不需要太多的改動,不需要太多的修飾,入世的平淡才是真正的美麗,他雖入世,卻與世無爭,他不出世,但心已淡泊。這一點我最佩服的就是陶淵明了,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只因為他“心遠地自偏”。要做到心遠絕非易事,可他做到了,他達到了一種境界,一種仕途不順的讀書人都想達到的境界。他并非出世,但他心卻淡泊,人境之中平淡的生活反倒使他更悠閑自得,更自娛自樂,更看開一切。他是如此幸福,因為他領略到了平淡的美麗。
雖然我不信佛,但卻偏戀佛座下蓮花,蓮花自水中來,水本身就是一種平淡之物,而蓮更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更是平淡的象征,蓮花花瓣白晳中透出淡淡的粉紅更能說明它的平淡。佛祖也說過應“四大皆空”,這何嘗不是一種平淡的體現?蓮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淡泊。
最喜歡喝清水。不喜歡咖啡的苦濃,也不喜歡茶的清香,因為清水才是水的本味,一切添加都會壞了它的本性。更因為它包含的那一份平淡,平淡是一種美麗,所以愛清水。
田園之樂,入世之悠閑,蓮之淡然,水之純真,世間萬物最美的就是因為它的平淡。平淡的人,平淡的事,平淡的物,過平淡的生活,構造出的是平淡的美麗。
(此文得分:55分)
【點評】
以“出世”和“入世”來寫“平淡”的“一種美麗”、“一種修養”、“一種境界”,著眼“平淡”,落筆卻非凡。陶淵明的簡廬、劉禹錫的陋室、田園間的晚霞、佛座下的蓮花,讓我們從詩一般的境界中聞到了作者淡淡的思想芬芳。雖尚顯稚氣,但也有了超出同齡人的成熟?!八m入世,卻與世無爭,他不出世,但心已淡泊”,對“入世”的理解已不簡單;“他們想要平淡,因為他們有太多繁華,我們追求繁華,因為我們過于平淡”,表現出可貴的辯證。文章框架合理,但一、二兩段思路稍顯不清。語言能出彩,但偶有不順之處。如果能把“平淡”和“淡泊”理解得更深透一些,文章會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