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一五”發展的開局之年,是實現重慶“三步走”戰略第二步目標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經濟工作,對于我市實現“前10年打牢基礎,后10年加快發展”的戰略構想極為重要、至為關鍵。本刊根據去年12月召開的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等精神,走訪有關職能部門,整理出做好今年經濟工作需要把握的10個關鍵詞——
關鍵詞:新農村
要求:扎實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邁出新步伐。
重點任務:一是搞好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具體部署。堅持規劃先行,抓好試點示范,有步驟、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形成具有重慶特色、積極可行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有效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的新農村建設。二是大力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繼續推進“三百工程”,今年要做大盤強現有的優質柑橘、榨菜、青蒿素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入外地龍頭企業并鼓勵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農業產業化領域大展身手。三是以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為重要著力點,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從今年開始,要調整投資方向和結構,實現以城市建設為主向更多地重視農村建設的重大轉變。在增強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事業支持力度的同時,有效整合各方面資源,盡快改變農村落后面貌。四是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繼續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逐步加大“多予”的力度,盡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五是扎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圍繞建設法治型、服務型政府的目標,積極穩妥地搞好鄉鎮機構改革和相關的配套改革,不失時機地推動鄉鎮工作的歷史性轉型。六是加大扶貧工作力度。繼續采取整村推進的扶貧方式,完善對口扶貧工作機制。七是不斷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從今年起,用兩年時間實現真正意義的義務教育。
關鍵詞:結構調整
要求: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整體素質和內在活力,調整經濟結構要走出新路子。
重點任務:一是以做強第二產業、做優第三產業為著力點,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四大支柱產業做大做強。推動工業布局園區化、集群化、鏈條化,努力提高產業集聚度。二是以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為著力點,積極推進所有制結構調整。抓緊清理不適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類規章制度,大力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維權投訴和治亂減負工作,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三是以促進三大經濟區協調發展為著力點,積極推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繼續支持主城區不斷增大經濟優勢,支持渝西地區增強經濟實力,支持三峽庫區增添經濟發展后勁。
關鍵詞:投資
要求:努力以較大的投資強度促進經濟較快增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要取得新進展。
重點任務:一是加快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堅持以項目帶動投資較快增長。“十五”期間沒有按計劃完成的建設項目,都要力爭在今年內完工。規劃在“十一五”期間開工的項目,能夠在今年開工的也要盡量開工,同時搞好項目儲備。二是統籌基礎建設和產業發展,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基礎設施建設今年要新開工一批項目,抓緊實施一批項目,爭取完工一批項目。逐步加大對產業發展的投資力度,尤其要進一步做大工業投資規模,增強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三是激發民間和社會資本的活力,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
關鍵詞:消費
要求:努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消費對經濟增長要作出新貢獻。
重點任務:一是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進一步采取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的政策措施,提高農村購買力;努力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提高城鎮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水平,增強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二是拓寬消費領域和改善消費環境。抓住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大力拓展旅游、教育培訓和信息服務等新興消費領域,積極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三是穩定和增強消費預期。把握好各項改革的力度和節奏,最大限度地減輕改革中的利益調整對人民群眾理性消費的不利影響,進一步穩定和增強居民的消費預期,解除老百姓的后顧之憂,讓老百姓大膽、理性消費。
關鍵詞:自主創新
要求:努力提升重慶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有新抓手。
重點任務:一是把加快科技平臺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進自主創新的基礎環節。加快推進研究開發、資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轉化三大公共科技平臺建設,為推進我市自主創新提供公共基礎平臺和重要載體。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啟動實施巴渝人才工程。二是把形成鼓勵創新的市場環境和政策體系作為推進自主創新的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科技獎勵、成果評價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鼓勵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發展創業風險投資。三是把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作為推進自主創新的核心環節。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形成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骨干、科研院所轉制企業為先導、民營科技企業為補充的企業自主創新局面。
關鍵詞:經濟增長方式
要求: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有新舉措。
重點任務:一是通過政策引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規劃和政策的引導作用,努力形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二是通過技術改造促進節能降耗。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以節約和綜合利用能源資源為重點,積極采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依法強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技術、工藝和產品,降低這些行業和領域的資源能源消耗水平。三是通過實施“四大行動”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繼續實施“山水園林城市工程”和“青山綠水工程”,進一步推進“藍天行動”、“碧水行動”、“綠地行動”和“寧靜行動”,努力把經濟發展的環境成本和生態代價降到最低水平。
關鍵詞:移民
要求:統籌推進庫區三大戰略任務,移民遷建與產業發展要有新成就。
重點任務:一是毫不松懈地搞好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全面完成三期移民任務,啟動四期移民工作。二是要在解決庫區產業空虛問題上邁出更大步伐。按照“高效農業生態走廊”、“新型資源加工業基地”和“國際黃金旅游帶”的發展定位,以項目為載體,用好政策,用好資金,大力培育庫區支柱產業。三是著力抓好庫區水環境治理和庫周綠化帶建設。加快推進庫區“青山綠水工程”,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確保三峽水庫的水環境安全。
關鍵詞:改革攻堅
要求:努力消除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深化改革要取得新突破。
重點任務:一是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改善國有資產結構布局,實現國有經濟的整體搞活。繼續提高國有資本的運作水平,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二是進一步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積極培育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加強土地市場管理,規范土地出讓收入管理辦法;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三是進一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合理劃分和依法界定市和區縣的事權和職責,充分發揮區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理順政府與事業單位、市場中介組織的關系,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
關鍵詞:開放型經濟
要求:全面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發展開放型經濟要上新臺階。
重點任務:一是力爭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進一步健全招商引資平臺,理順招商工作機制,改善招商引資環境,增強引資競爭力,主動迎接國際尤其是我國東部的產業轉移。二是力爭對外貿易邁上新臺階。要逐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進口規模,優化進口結構,增強進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三是力爭區域合作達到新水平。繼續實施渝港“9+1”、渝澳“8+1”合作協議和川渝“1+6”、渝黔“1+16”合作框架協議,鞏固發展西南六省區市七方經濟聯合與協作;充分利用三峽庫區對口支援機遇,加強與有關省市的合作;尤其要抓住建設長江黃金水道、發展長江經濟的機遇,積極參與長江沿線七省二市的聯合與協作,在共建長江經濟帶的過程中尋求重慶新的契機。
關鍵詞:和諧重慶
要求:認真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建立健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新機制。
重點任務:一是千方百計搞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繼續實施擴大就業和再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中小企業;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利用多種形式安置富余人員;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就業技能培訓;建立城鄉統一規范的勞動力市場,著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二是切實抓好社會保障、分配調節和扶貧救助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擴大城鎮社會保障覆蓋面。著力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差距,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建立和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大力推進文化建設,不斷滿足城鄉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努力緩解個人收入差距和區域差距,努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三是堅持不懈地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嚴格把好煤礦生產安全關、交通運輸安全關、化工生產安全關和食品藥品安全關,堅決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四是努力做好維護社會穩定的各項工作。深入開展“創建平安區縣,建設平安重慶”活動,大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努力從源頭上化解不安定因素。特別是要做好新形勢下的信訪工作,針對破產重組企業職工安置、拆遷安置和征地補償等熱點焦點問題,做好維護穩定的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