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這個村支書只是掛個名,只曉得刨自留地,現在想起來,思想越刨越痛苦。”當著全村黨員的面,萬州區沙河街道玉城村黨支部書記魏長洋的自我批評,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在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中,萬州區在玉城村開展了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工作。經過學習動員,村民給黨支部和黨員提起意見來,可謂一針見血:“只顧自己吃得飽,穿得暖,不管村民冷暖;只顧自己發家致富,不管群眾生活疾苦;只顧眼前,不顧長遠。”
這些意見,著實讓黨員們感到臉紅,也引起了黨員們的反思:這幾年確實沒能為群眾辦幾件像樣的實事,黨員和群眾的感情有距離,黨支部的工作有阻力。
痛苦之后是清醒。經過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洗禮,玉城村的黨員們變了樣,關心集體,關愛群眾蔚然成風。
玉城村幾年前就修了一條公路,但由于無人管護,成了斷頭路、爛尾路,車輛無法通行。雖然離城區不到20公里,但村里的交通非常閉塞,村民種的蔬菜、養的肥豬要上市,全靠肩挑背磨,最惱火的是修房子,40多元錢的水泥板,幾個勞力抬回家,得花80元錢,修一幢房子得花兩幢房子的錢,村民的意見大得很。
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就是要從老百姓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去年7月中旬,村里7名支委分頭走村串戶,挨家挨戶征求意見。村民一致同意出工出勞整修這條爛路。在村支部的建議下,村委會多次召開村民會議,通過“一事一議”,最終拿出了方案。
7月25日,玉城村點燃了整修公路的鞭炮。在黨員們的帶領下,村民們三五成群,起早摸黑,有的掏排水溝,有的砸碎石,有的挑泥巴,不到半個月,公路就被整修一新,車輛暢通無阻。村民們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
7月下旬,47歲的村民易發會感到胸部疼痛。到醫院一查,得的是乳腺癌,全家人頓時傻了眼。
支部書記魏長洋曉得后,連夜趕到醫院看望。眼見易發會和丈夫傷心地哭成一團,魏長洋也淚流滿面。他安慰這對患難夫妻說:“你們的困難,就是我們黨員的困難,大家一定幫你們渡過難關。”
回到村,魏長洋立即召開支委會,并主動捐出100元錢。書記帶了頭,支委們不甘示弱,你一百我一百,一下就捐款700元。接著,在魏長洋的倡議下,其他黨員自愿捐款1000余元。捧著這筆救命錢,易發會感動得直哭。為了進一步解決她家的困難,魏長洋把支委們召集起來,大家商量決定,待她出院后,安排她到村里的采石場當炊事員,每天為采石工人做一頓午飯,每月拿250元工錢,讓她家有點固定收入。
玉城村九組黨員胡德民的變化,更是讓村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以前,他不愿過組織生活,不按時繳納黨費,不主動關心群眾冷暖,是有名的“三不”黨員。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群眾的意見和黨員的批評,深深地觸動了他的靈魂。他在剖析材料中表態:“我過去不像黨員,從現在起,要做個好黨員!”
剛表完態,考驗就來了。去年9月下旬的一天,大雨傾盆,九組出現滑坡險情,直接威脅到9戶人家的安全,其中兩戶村民的房子裂了20多厘米的口子。胡德民聞訊后,火速趕到現場,帶領30多人搶險救災。他帶頭沖進房里,背了老人挑谷子,扛了東西抬肥豬。一個多小時過去,9戶人家的人和財物全被轉移到安全地點,村民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10月,九組改選組長,重新贏得村民信任的胡德民,被選為組長。
如今的玉城村,先進性教育活動已到了收獲的季節:金風吹拂,果實累累,黨員正在成為群眾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