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了解得極精深透徹,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僅憑這一點,就足以擔任指揮官了嗎?那倒未必。如果只埋首鉆研自己認為專精的事情,反而容易陷入視野狹窄的危險中。
有些人抱持的想法蠻奇怪的,總覺得具有某種特殊專長的人,對于其他事物,不應該有太多精通的地方。碰上這種情形,他們會立刻說:“那不是你的專長。”其實,這只是以他們自己的能力為基準所表達出來的言論,只是將自己和在多數的領域中都表現得極為出色的人物單純地作比較罷了。其中的差別,就在于能力之外,你是否也會對專業領域之外的事物,抱持關心的態度而已。
將自己所關心的范圍擴大一些,然后再反過來檢視一下自己的專業領域。這樣做,就很有可能會有更新的發現。換句話說,就是必須從他人的觀點,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的專業領域。當然有時候也應該將視野擴大到國際觀點上。如此一來,就能借由淵源的素養,在事情發生的初期,窺見事物發生的來龍去脈。
換成是筆者,筆者會從對眼前的事物抱持濃厚的興趣開始。心里抱持著:“如果這個疑點解開的話,不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嗎?”的想法,然后以這一點點的關心,來看待領域完全不同的事情。人物也是一樣。之前筆者對十九世紀后半法國的布朗杰將軍產生了興趣,于是連當時“費加洛”雜志的布朗杰特輯,都去把它給找了出來,以確定當時這位將軍受歡迎的程度。這樣的作法讓筆者發現到傳說中的布朗杰將軍,和真實的布朗杰將軍,其實是有一點差距的。專注于其中的樂趣,實在難以言喻。
除了自己的專業,或自己擅長的領域之外,對其他事物均漠不關心的指揮官,是最不令人期待的。而對什么事都能以關心的態度去面對,還是比較理想的,筆者本身認為這跟帝王學應該有那么一點關連吧!
說到帝王學,它絕不是什么封建時代的遺物,而是領導統御的根本。要想讓自己的視野如站在高地俯瞰事物那樣遼闊的話,就有必要接觸到帝王學的真髓。借著帝王學,指揮官可以使用全新的觀點或角度來審視自己的專業領域等等,讓自己的思考方向更加多元化。
培養嗜好,也是其中的一個方法。即使嗜好和自己的專業領域毫不相干,也沒有關系。找一點什么嗜好來消磨自己閑暇的時間,才是比較重要的。至于嗜好的種類,大部分的人都是運動和文化方面的事物各有一項,這樣蠻不錯的,你也可以如法泡制。如果具備了多方面的修養,對于每一件事物的觀察、推測等,就不會只是單一,而是復合式的了。
在日本,普遍認為嗜好若多到某一種程度的話,就會疏忽掉自己的正職工作。這是因為大家心中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認真思考工作的事,才是優秀的社會人士。但是借著嗜好,你可以擴大交際的范圍,和更多的朋友接觸,增廣見聞,甚至對自己的本業也有極大的助益。所以,沒有嗜好,其實才是問題的所在。
在商場上,培養精通某一領域的專家,是企業基本的方針,許多大型企業并不喜歡員工的觸角延伸到別的領域里。這種趨勢相當明顯,特別是在日本,一旦就職之后,就希望你在同一家公司不斷奮斗,直到退休為止。再加上有年功序列制度的存在,所以當公司栽培的專家爬升到管理階層時,視野反而狹隘至極,和企業渴望的綜合管理人才,就有相當程度的差距了。換句話說,就是有一位極其無能的指揮官誕生了。
讓筆者深受感動的,就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課程。在這里,想要取得博士學位,除了自己的專攻之外,還必須修習一科完全不同領域的科目才行。這樣設計課程的目的,是希望讓那些很容易就變成專業傻瓜的博士班學生的視野,能夠變得更寬廣。讓人相當驚訝的是這樣的陶冶、塑造,竟也是帝王學教育的一環。
所謂的教育,就是教育者站在上面大聲疾呼,然而認為有用的人卻少之又少,真可謂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啊!與其說是在找出說話者談論時所提出的方法論,倒不如說是在里頭找出較為出色討論點。不管是對一百人或二百人,甚至更多的人談論的一般論,與完全聽進去的一個人情況完全吻合無誤的機率,是非常低的。
然而,無論是哪一類的話,如果你是一個懂得聽話技巧的人,一定能找出值得你參考的啟示,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