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過一個這樣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國時,有一次率眾弟子饑腸轆轆地在一座破落的山神廟歇息,子貢下山討了一點米在廟外做飯,孔子睡醒后,看見子貢偷偷地從鍋子抓了一把米飯塞進嘴里,心里頗為不悅,但他沒有直接斥責子貢,只是說:“我剛才夢見先神了,呆會用米飯祭祀一下吧!”子貢忙指著飯鍋說:“老師,剛才做飯時吹進了一些灰塵,我抓起來吃了,用這樣的飯祭祀先神是大不敬啊!”孔子聽后,不禁嘆道:“看來眼見也難為實啊!”
眼見難實,孔子的感嘆又何嘗不該引起各級領導干部深思呢?當前,弄虛作假、形式主義雖然得到了較好的遏制,但在一些單位、個人身上還仍然存在,一些人為了博得上級領導的青睞和口惠,熱衷于找投機主義的路子,做形象主義的樣子,挖空心思對單位、個人進行“亮點”包裝,以期為個人成長進步搭橋鋪路。有的原本政績平平,卻通過移花接木、包短藏丑,搞一些“拳頭產品”、“應景工程”,嘩眾取寵做勤政狀;有的原本腹中空空,卻在辦公室里擺滿各類書籍,裝點門面做飽學狀;有的原本脫離群眾,可一見領導來了便往群眾堆里扎,煞有介事做親密狀……凡此種種,掩飾之好,演技之高,無不應證著孔夫子“眼見難實”的感言,各級領導干部如果沒有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就很難把這些假象看出個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是很容易被蒙蔽、誤導的。
因此,各級領導在考察干部時一定得警惕“浮云遮望眼”,防止“管中窺豹”的失誤。不能光靠隔著玻璃看建設,對著電腦看資料,憑著印象看德才來論短長、做決定,而要在廣泛、深入、全面調查了解的基礎上,通過知識考試、能力考核、政績考評、民主測評、追蹤問效等方式認真細致地進行綜合考察,切實讓賣乖弄巧者原形畢露,讓勤勉實干者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