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yuǎn)離人群、城市,遠(yuǎn)離人類文明是自然的幸事,是人類社會覺悟后的追求,蓮寶葉則山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四川西北部阿壩縣境內(nèi)的茫茫草原深處,有一片約300平方公里的石頭山林,藏語稱蓮寶葉則。100多個高山湖泊藏于其間,名貴中藥、珍禽異獸不厭其多,清新空氣、江河源頭自由流動,神奇神秘,蔚為壯觀。石頭本是毫無生命的冰冷靜物,在這里偏偏蘊藏?zé)o限生機(jī),造型生動充滿歲月滄桑,飛水流泉鳥語山音靈動出神。這里的石頭也有生命的久遠(yuǎn)。這一切都因遠(yuǎn)離人群、城市,遠(yuǎn)離人類文明而得以保存。
無論從哪個角度說,蓮寶葉則都是遠(yuǎn)離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就連阿壩本地人進(jìn)蓮寶葉則山的也寥寥無幾。同時蓮寶葉則也是最文明的,現(xiàn)代文明社會所有的疑惑追求都能在石頭山找到答案。
文明一詞在詞典中的解釋是:社會發(fā)展到較高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我們不難看出,文明的實質(zhì)就是破壞,是對自然的破壞。人是創(chuàng)造文明的最根本元素,僅人的吃的欲望和占有的欲望就足以令自然遭受最嚴(yán)重的破壞。人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城市,城市是找不到自然的,就連城市的天空,也不能真切地看到太陽,星星和云彩。在失去自然的時候,我們開始回憶、尋找和向往,這就如在一個圓上走路,起點就是終點。人類對于自然覺悟和保護(hù)的程度,我們作為旅游景點踏勘者,不知是知道蓮寶葉則山好?還是不知道蓮寶葉則山好?!
蓮寶葉則,平均海拔4000米,海拔的高度呵護(hù)了一片凈土,蠻荒往往是自然生態(tài)的同義詞,它的暗示就是宗教精神的暗示。
草原已經(jīng)足以讓普通的旅游觀光客望而卻步了,在草原深處的蓮寶葉則就更是人跡罕至。寒冷和荒涼是人類畏懼的,也正基于此,蓮寶葉則山才得以完全自然地幸存。
天下美景僧占盡,寺院總是尋找風(fēng)水好的地方弘揚佛法。我以為之所以如此,不過是:內(nèi),適宜僧眾寄情山水,修身養(yǎng)性,不沾染世俗塵埃;外,信徒朝山拜佛,在仙境般的自然中洗去世俗塵埃,收斂欲念,悟出佛道。蓮寶葉則山被藏族人稱為神山圣湖,然而,這里卻沒有一座寺廟,沒有一個僧尼。這也許是需要教化的地域才會有寺廟的存在。寺廟是傳播佛意的,而真正具有佛意的神山圣湖是絕不需要寺廟的。如果修了寺廟,反而是侵占了圣地而非光大佛法了。我以為這是自然的精神,也是宗教的精神。
蓮寶葉則是蠻荒的,是天地間沒有污染的石頭和水結(jié)成的神山圣湖,是沒有一座寺廟的神山圣湖,是藏族人和佛教信徒們心中的神山圣湖,他們都在蓮寶葉則山外虔誠地祭拜,那是因為他們心中崇拜神的圣地。如果你也是真心地珍惜自然、熱愛自然、崇尚自然,那么你就在石頭山外向往吧,或者干脆永遠(yuǎn)地忘卻阿壩蓮寶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