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少兒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切入點,弘揚人的主體精神,開發智力,發揮人的個性的教育活動。如何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個性完善、綜合素質強、適應激烈競爭的創新人才,是擺在英語教師面前的新課題。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粗淺認識。
一、運用興趣教學 激發創新思維
興趣是推動少兒學好英語的內在動力。學生一旦對英語產生了濃厚興趣,就樂于接觸它,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探索之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內容,去了解學生的喜好,英語課堂中的游戲、競賽、繪畫、表演、唱歌chant等是學生十分喜愛的教學方式。為此,我采用教學卡片、圖片等直觀教具以及學生喜歡的英文歌曲、chant,把知識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以滿足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到seasons時,就要求學生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畫下來,比一比看誰畫的春天最美麗。一會兒,孩子們手中的一張張白紙就變成了一個個美麗的春天,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多彩的“春天”博得學生的陣陣掌聲,在掌聲中,學生的興趣倍增,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提供自主活動的空間 發展創新的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重要方式。英語課堂中的教學活動為小學生提供了發散思維的空間。如學生尋找物品的游戲活動,若只在教室內進行,學生能藏物品的地方有限,能練習的英語表達也是有限的,若給他們提供更大的空間,就能練習到更多的方位介詞和名詞,有些同學甚至會藏到別人難以找到的地方。如:學了sports:football basketball table tennis cycling swimming后,我自制了一個調查表:whmsportd‘youlike?分發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調查哪一種運動最受人們的喜愛,這種調查既可在教室里進行,也可走向社會進行。通過擴大學生學習的空間,既激發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和探索精神,也發展了創新思維能力。
三、創設情景 小組合作 培養創新的交流能力
語言是學生進行思維交流的工具。實踐證明,直接用英語表達思想的難度高、跨度大,也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而英語課的活動是以口語為中心,能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語言環境。在這樣的氛圍中,比較容易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和創新交流的能力。如:當學了food以后,就要有一個80shopping的綜合表演,我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創辦自己的專柜,當一切就緒的時候,啊,還真是個熱鬧的百貨商場,有玩具、學習用品和食品專柜,還有水果專柜。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購買物品,營業員的服務;態度也很細致到位。還不時聽到組員提醒“營業員”和“顧客”要使用專業用語,我也被感動得加入其中。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利于強化學生語感的生成。他們不僅能掌握本課的語言知識和學習技能,還能把以往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對話中,對話內容也豐富多彩。在這樣的交流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合作精神,拓寬了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也成功地為學生樹立了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正如羅杰斯所說的: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
四、組織富有啟發的英語課外活動 增強創新的跨越意識
英語課外活動是學生充分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激發創造性思維火花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課余時間里可讓學生開展各種創造性活動,如看圖說話、手抄報、英語角、英語園地、課本劇表演等,這些活動實踐性強,學習資源、實踐機會和創新思維無處不在。課本劇的特點是學生參與的人數多、內容廣。根據具體的情況,可以對教材進行刪減或增加。如我班學生表演的threepigs有3個孩子參加,孩子們極其投入的表演,使他們暫時忘記了自己的母語的干擾,猶如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節日”。總之,借助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還可以促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英語,自主地運用英語,豐富英語知識,培養其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以提升學生的知識面和跨越文化的意識。
(作者單位:鎮江市江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