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斗轉星移,歲月如歌。今年是《書畫藝術》創刊第20年,本期是《書畫藝術》第100期。20年對于一個人來說,或是從嬰兒到青年,或是從青年到中年,或是從中年到老年。如此來看,《書畫藝術》不正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青年嗎。“嫩綠的芽兒對青年說:‘發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兒對青年說:‘貢獻你自己!’深紅的果兒對青年說:‘犧牲你自己!’’”《書畫藝術》發展到今天,不正是在履行對讀者和作者,以及對自己的一種承諾嗎。20年不是歲月的簡單累計,而是篳路藍縷、臥薪嘗膽和初衷不改的精進與探求,是一茬一茬的編輯與廣大書畫藝術家、書畫理論家、廣大的讀者攜手走過的光榮與夢想的歷程。
在《書畫藝術》創刊20年暨編輯第100期之際,沈鵬,言恭達,程大利,吳東明,張良勛,周永健,夏國賢等書畫大家欣然命筆,為本刊題詞祝賀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部分讀者也來函表示祝賀并留下了寶貴的意見。凡此使我們深感實現“經典、精美、大氣、大眾”的辦刊宗旨任重而道遠。路迢迢其修遠,君子以自強不息。
本期報導的名家是周榮生,丁觀加,周永健等先生。
周榮生先生的寫意人物以書寫意味入畫,筆墨追求樸拙沉厚的風格,用筆沉厚、生澀,講究筆力、筆意、筆韻,更強調“寫”的轉折、頓挫,使整個畫面筆厚墨飽、情濃意足,呈現出“散淡飄逸”的畫風。
丁觀加先生畫水取法米芾的“落茄點”,創立“丁氏水法”,水、墨、色有機交融,把印象派的光影手法吸收到畫面之中,深味“水”的意象,表現了“水”的清透虛懷的本性。
周永健先生的書法由碑入帖,追摹簡牘,取法旭素、二王。隸書融帖入碑,氣勢平和,含蓄靈動而具雍容之態;行楷則俊朗遒媚,典雅而多晉人風度;草書則風回電馳,氣勢連綿,跌宕多姿,用筆明快而八面出鋒。
為紀念陳之佛先生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經典重讀”欄目重點報導了陳之佛先生的生平事跡和藝術成就,來追慕大師的人品和畫品。
“百”在中國文化中常表示極多、極高、極遠、極廣、極盛、極久……等意思,蘊含著追求完滿和完美的理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無一失、百折不撓、百川歸海、百尺竿頭……是為《書畫藝術》100期之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