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紈绔子弟薛蟠娶了“河東獅吼”的夏金桂,引起“家翻宅亂”。那一日,妻妾爭吵,薛蟠母親薛姨媽和妹妹薛寶釵去勸解。金桂不但不聽,反與婆婆頂嘴,又指桑罵槐影射小姑。“只聽得薛姨媽忽然叫道:‘左肋疼痛的很!’說著,便向炕上躺下。唬得寶釵、香菱二人手足無措。”
書中點明薛姨媽是“一時因被金桂這聲氣慪得肝氣上逆,左肋作痛”。用現代醫學觀點分析,符合冠心病心絞痛發作的特點。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古人結婚較早,從薛蟠完婚不久,寶釵尚未出嫁推斷,薛姨媽年齡在四五十歲之間,正是冠心病好發年齡。她與賈寶玉之母王夫人為同胞姐妹,出身于豪門金陵王家,從小養尊處優。到了薛家,依然是錦衣玉食。飲食肥甘,脂肪、蛋白質含量高,而活動甚少,是冠心病的重要誘發因素。因此薛姨媽極可能早就患有冠心病。因兒子無能又不孝,加上媳婦撒潑,一時氣惱,精神緊張,引起心絞痛發作。
《紅樓夢》中寫薛寶釵兼通醫理,曾幾次為親屬治病。見母親心絞痛發作,“明知是這個緣故,也等不人去買了幾錢鉤藤來,濃濃的煎了一碗,給他母親吃了。又和香菱給薛姨媽捶腿揉胸。”
鉤藤是常用中藥,別名倒掛金鉤、雙鉤藤、金鉤藤、釣鉤藤、鉤鉤、鉤丁、雙丁等。為茜草科植物鉤藤莖上的鉤狀棘刺,莖枝略呈方柱形,表面紅棕或棕褐色,節上有對生的兩個彎鉤,形如船錨,尖端向內卷曲,亦有單鉤的。鉤大小不一,質輕而堅,不易折斷。味甘微苦,性微寒,人肝心二經。功能清熱平肝,熄風定驚。主治眩暈頭痛、小兒驚風等癥。據現代科學研究,鉤藤含鉤藤堿、異鉤藤堿等多種成分,能擴張周圍血管,降低血壓,并有明顯鎮靜作用。其功效與煎煮時間長短有關。若煎煮時間超過20分鐘,有效成分將受到破壞,效果大減。故在中草藥復方煎煮時,鉤藤應后下(其他藥物煮15分鐘后再下鍋);單味藥煎煮時,不宜超過10-15分鐘。寶釵給她母親用鉤藤甚合醫理。藥理書上說,鉤藤用量為10~25克,最多可用到50克。由此看來,寶釵所用藥量也適當。
當然,現代醫學相當發達,患者心絞痛發作,再不必臨渴掘井,上街去買鉤藤煎服,只要讓患者立即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即可。這些都是冠心病患者必備藥物,應隨身攜帶,一旦發生,立即應用。平日可選服降血脂及擴張冠脈之藥,少量服用阿司匹林,防止血管栓塞。對鉤藤進行深入研究,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可以含服的劑型,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