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時,為了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看中醫還是看西醫好,確實是每一位患者看病時值得探討和考慮的問題。我們不應盲目崇拜中醫或西醫,也不應輕易否定中醫或西醫,應該以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地根據不同情況來對待。
要回答看病時是看中醫還是看西醫這個問題,先要了解中醫和西醫的特點,中醫和西醫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在綜合分析上,西醫集中分析人體結構,分析到分子水平,是微觀觀察人體,健康與疾病區分明確,傾向于改造環境;而中醫是把人體各部位的功能、相互作用和外界環境聯系起來看,是宏觀觀察人體,對健康與疾病的認識,健康是處于平衡狀態,疾病是人體失去了平衡,側重適應環境。在整體和局部上,西醫強調臟器局部;中醫則強調人的整體。在病因上,西醫強調外界致病因素;中醫則強調人體內的不平衡。在機能結構上,西醫是靜的醫學,構造醫學,是解剖學的概念;中醫是動的醫學,機能醫學,重視功能改變。在診斷上,西醫是建立在現代科學和尖端科學的基礎上,擁有各種診斷手段,儀器、設備比較齊全;中醫只是號號脈,看看舌苔,問問病情。兩者相比,西醫在疾病的診斷上明顯占有優勢。比如腦中風病人,西醫只要用CT一檢查,是腦出血還是腦梗死,一目了然。在治療上,西醫的用藥針對性比較強,根據病因用藥,產生療效快。比如得了肺炎,只要確定是什么病菌引起,選用適當的抗生素直接殺死病菌而治愈;而中醫則強調辨證論治,長于調理,精于搭配,治療上更強調個體化原則,尤其擅長于多系統、多器官、多組織、原因不明疾病及多種功能失調的疾病。這一點是西醫望塵莫及的。大家都知道,同一種疾病在不同人的身上表現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癥狀也不是一樣的,西醫對同一種病,不管什么人,治療大體相似,如治療糖尿病就是那么幾種降糖藥,治療高血壓病也是那么幾種降壓藥,不同的只是用量上的變化。中醫與西醫明顯不同,因人而異采用辨證施治,即使同一種病,在不同人的身上采用不同的方藥,而且在疾病的不同階段都有變化,能使病人在獲得最佳療效的同時盡量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看病時要知道到底是什么病,在診斷上不明確,或是急性病,就該看西醫的,而如果患的是多種慢性病,西醫治療效果又不好,還出現了藥物的不良反應,這時不妨看看中醫,找一個有經驗的老中醫辨證論治一下,說不定會有良好的效果。
看病時看中醫還是看西醫,可以靈活掌握??梢灾形麽t分治,也可以中西醫合治。中西醫分治:人們的習慣是急性病、外科病看西醫,慢性病看中醫,這也是相對的?,F在中醫治療急性病和很多常見病如感冒、胃炎、腸炎、支氣管炎等也很有效果。一般來說,看了西醫,就不必要再看中醫,而看了中醫也沒必要再看西醫了。中西醫合治:就是目前尚無理想治療手段的部分疑難病癥,中西醫結合起來一起看,可以取長補短。中西醫合治可以分段治療、協同治療和分別治療。分段治療就是先看西醫用藥控制,再看中醫用藥鞏固或先看西醫明確診斷,再看中醫進行治療,如腎炎、風濕性關節炎,可先看西醫,診斷后用激素治療,為防止反彈,撤不下激素,可在病情好轉的情況下看中醫,加用生地、知母等養陰益腎的中藥,以便順利地撤掉激素。又如不育不孕,先看西醫做輸卵管造影和化驗精液等先進手段明確診斷,再看中醫用補腎等治療來補其不足。協同治療就是中西醫一同看,采用中西醫兩種方法治療,如胃癌,在西醫的化療或手術的同時,加用補脾腎的中藥,既保護骨髓造血功能,改善全身狀況,減少藥物反應,又提高了化療和手術的遠期效果。分別治療是在患有多種疾病或病情復雜,中西醫都看,發揮中西醫的特長,用中西醫藥分別治療,比如既有潰瘍病,又有慢性支氣管炎,看西醫用西藥控制炎癥,看中醫用中藥健脾和胃,定能取得好的治療效果。
中醫和西醫,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看病時可根據自己的病情和以往看病的經驗,充分利用中西醫各自在診斷治療上的特點和優勢,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