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醫學研究與藥理化學分析證實,人參含有多種皂苷、維生素、植物甾醇、揮發油等成分,人參對休克性急癥和心血管疾病、胃腸疾病、糖尿病等均有一定的療效。同時發現人參還含有人參酸、膽堿、多糖類等物質。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有增強興奮和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且有降低血糖,促進新陳代謝,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抗疲勞等功效。
不過,人參雖有滋補作用,但使用不當其危害也需防。因人參是一種“適應原”性藥品,若適量且對癥則服用后即可有助于增強人體心肌功能,有效地增進機體非特異性抵抗力并對機體生理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若盲目濫用,藥不對癥,則其毒副作用將有礙身心健康,常可誘發或導致心肌麻痹、延腦心血管運動中樞動能障礙循環衰竭。此外,若長期濫用誤服人參或人參制品還會誘發類似皮質醇中毒癥狀,醫學上稱為“人參濫用綜合征”。主要表現有發熱、眩暈、頭痛、玫瑰疹、氣促胸悶、失眠、水腫、煩躁、泄瀉等。有甚者可伴有驚厥、抽搐、胃腸與牙齦出血、鼻衄,嚴重中毒者可發生腦出血、低血壓、抑郁等。
濫用人參及其制劑進補或盲目給兒童飲服,均會造成補不對癥,引發毒副反應,誘發失眠、抑郁、神經過敏、血壓波動,且更為嚴重的是導致兒童期性早熟(如女孩月經初潮提前、乳房提前發育,男孩陰毛、胡須早生、陰莖增大等),這將有礙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為此,凡要服用人參及其制劑者事先須經醫生辨證論治,對癥施方,對癥配藥,不可自己盲目濫用(通常情況下成人按每日劑量3-9克分次煎服)。兒童按病情之需應由診療醫生擬定服用劑量,不可亂用。
人參雖可滋補,隱患尤需慎防。首先,在服用人參及其制劑之前應經醫生診療認可,辨證施方,對癥應用,并適量、合理、規范使用。切不可麻痹輕敵,引狼入室而慘遭毒副反應之危害,殃及身心健康。
其次,按中醫理論之慣例,凡屬氣盛、身熱、便秘、尿閉等實熱癥者均應嚴格忌服人參及其制劑;凡患者有水腫、腎功能不全、肝陽上亢之高血壓、實證失眠等須忌服人參及其制劑;凡新生兒、嬰幼兒均不宜服用人參及其制劑,應慎防藥不對癥誤服濫用所引發之毒副反應。
再者,中醫理論認為,人參的配伍上忌與五靈脂、藜蘆同用;氣虛者忌長期久服,陰虛者宜用偏滋潤的西洋參以防鼻衄、便秘;并主張在服用人參及其制劑期間忌食螃蟹、蘿卜和茶水、咖啡等飲料,提倡經常飲白開水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