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去日本東京探望留學的兒子。作為國際大都市的東京大興節約之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備受青睞的小排量轎車
日本是汽車生產大國,也是汽車消費大國,其汽車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日本的豐田、本田、馬自達等高檔豪華型轎車向來以舒適、節油舉世聞名。但走在東京的街頭,卻很少看到它們,更少見豪華氣派的奔馳、寶馬、凱迪拉克等進口車,所見的是經濟實用的兩廂小豐田、小本田、小尼桑及本國生產的微型面包車等小排量家庭用車。
日本人注重實效、講究實用,提倡適度消費。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日本每個家庭平均擁有轎車2.4輛。按照日本、尤其是東京的人均收入水平,購買一輛寶馬、奔馳并非難事。我在東京一家車行親眼所見一輛標準配置的德國原裝寶馬售價178.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2萬元),相當于一個中國留學生勤工儉學10個月左右的收入。不是日本人買不起高檔轎車,在他們看來,轎車只是代步工具,適用即可,不是給別人看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小排量轎車既節能又環保。
一日,時值上班時間,我穿行在居民區的小街巷,不時可以看到一棟棟小住宅樓庭院里、車庫里停放著的小轎車。難道轎車的主人都在家休息?兒子告訴我,日本的上班一族大多平時上班不開車,只是在休息日才開車外出休閑和游玩,因為這樣可節約家庭支出。
節水型抽水馬桶和節能燈
兒子租用一間小得可憐的學生公寓,只有公用衛生間和廚房。第一次去衛生間我就發現了“新大陸”,陶瓷抽水馬桶的水廂蓋上面是一個淺腰洗手盆,洗手水順著排水孔流進下面的儲水廂。很簡單的循環用水原理,解決了節約用水的大問題。兒子不以為然地告訴我,這種馬桶在東京居民區很普及。
我想起近日看中央電視臺公益廣告,上海市政府2004年免費為市民更換13升的抽水馬桶,每年可節約788萬立方米自來水。日本很早就推廣應用這種節水型抽水馬桶,他們每年能節約多少水?我國是水資源相對緊缺的國家,中心城市平均每年缺水900萬立方米,如果我們也推廣應用這種技術并不復雜的節水型抽水馬桶,一年又能節約多少水?
住在學生公寓,我注意到公寓使用的是節能燈。這種節能燈我國也有,是一種由內外兩個環型節能燈組成,可根據需要自行調節亮度。過去“大手大腳”的兒子養成了節約用電的好習慣,看書的時候把燈全打開,我們在一起嘮家常時拉開外圈環型節能燈,用電腦時則拉開內圈環型節能燈。他告訴我這種節能燈在東京居民區很受歡迎。
我留心觀察過,每當夜幕降臨,走在居民區的街頭巷尾,透過窗戶,各式各樣的節能吊燈、壁燈和臺燈依稀可見,同我國大城市住宅區那種富麗堂皇的裝飾燈比比皆是的現象形成鮮明對照。
單向車道和袖珍停車場
日本是一個土地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東京的人口密度居世界前列。如何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空間,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是東京之行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從東京成田機場到市區,從橫濱到倉廉,所有乘坐過的輕軌電車鐵路兩側的田野里、池塘旁、山崗上,一棟棟造型別致、小巧玲瓏的居民住宅樓緊挨著鐵道密集排列,一閃而過。同鐵道和機車保持這樣近距離的“親密接觸”能休息好嗎?我通過兒子問身邊一位日本長者,他搖頭告訴我這是無奈的選擇。
原以為東京是世界屈指可數的大都市,東京市區的街道一定寬闊筆直,實地考察令我大失所望。東京市區除了幾條主要街道寬闊氣派外,大多數街道比較狹窄,許多居民區的街道更是路面緊張,最狹窄的街道僅單向一個車道,甚至有的連人行道都沒有,只能在路邊劃條黃線隔離出人行道。
由于土地資源緊缺,東京的一些停車場只好“因地制宜”,有的停車場設在城市高架橋橋墩下,四周安裝柵欄,留下進出口,設專人管理和收費。有的停車場“見縫插針”,只要路旁有空間就設停車場,我所住的學生公寓附近路邊就有一個只有6車位自動收費的“袖珍停車場”,其標識牌上清晰地寫著∶平時60分鐘100日元(約6.8元人民幣),節假日15分鐘100日元。在繁華地段,停車場只好“拔地而起”,在橫濱中華街附近我看到一座地下1層至地上9層的大型停車場,墻體上碩大的標識格外醒目∶平時150日元(約10.2元人民幣)/20分鐘,節假日700日元(約46.8元人民幣)/60分鐘。更有趣的是不僅汽車停車場“高高在上”,就是居民區的自行車存放處也分上下兩層“立體”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