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誰敢不從?”既然有人想號令天下,就自有與之爭鋒之人,而余下的人們又當如何呢?我想,爭斗大概由此開始。
回首那段悲苦的歷史,盡管已被重重歲月阻隔,仍在掩卷之后陷入一種恐懼,想到那樣一種戰戰兢兢的生存狀態,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所在。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焙芏嗳硕紴閱谭宓慕Y局惋惜:一代英雄以自盡而終。有朋友說,喬峰太迂了。反正目的已經達到,以他一身絕世武功,從此功成身退,浪跡天涯,何等逍遙。但我覺得喬峰是為“義”而死的,他為天下事違背了他與耶律洪基的“義”。作為一個極重情義的人,他只能用死來彌補自己的“背義”。也就是說,他把“義”排在了生死之前,又把“天下”擺在了“義”之前。而在“天下”之爭中,他又算是什么呢?他不過是一介武夫。但是他以生命為代價換來了遼軍撤退,對百姓的意義可就非同小可了。他為大宋、乃至契丹又爭來了十幾年的和平時期。喬峰的偉大也即在于此。
你也許會認為喬峰既然是契丹人,他就不該背叛自己的民族,可是班師回朝之時,契丹士兵皆臉有喜色,歡呼“萬歲”。那么,喬峰到底是背叛了自己的民族,還是成就了自己的民族呢?
想到這個以死阻戰的大俠,不禁又想起另一位死守襄陽城的大俠——郭靖。他勵精圖治,殫精竭慮為的是力抗元軍的入侵。在今天看來,統一是歷史的潮流。那么郭大俠豈不是逆潮流而行?他“誓與襄陽共存亡”,究竟是對,是錯?如果答案是“對”,那么喬峰的所為又作何解?元朝的統一又該當何論?如果他是“錯”,為什么卻為人稱頌?在歷史的長河中,岳飛、文天祥等抗擊外族入侵的英雄,他們的行為又當如何去評說?
民族大義、和平、戰爭、利益,當一切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就成為迷霧中的山峰。從近處看,從遠處看,從過去看,從現在看,每個角度都有新的解釋。每次回眸都說不清其中的恩恩怨怨。佛曰:“紅塵色相,盡是虛空。是是非非,又有誰能說得清呢?”
或許有時生活太平淡,我們就用英雄們的壯舉,在記憶中完成跨越時空的滿足。然而,你可曾想到英雄豪氣中難免也會有些殺伐之氣。
從古至今,每一場戰爭的雙方作戰的理由都十分“充分”。真正的自衛且不必去說??v是侵略,也要打出維護人權、反對獨裁、推行民主之類堂而皇之的旗號。其實所有的戰爭大多或源自于一次誤會或源自于一方的野心。就像雪山飛狐里的苗、胡、田、范四家百年恩怨不過是一場誤會。為一個誤會流血百年,倒真成了血海深仇。誤會固然不可避免,而野心家自古也不乏其人,像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戰爭狂,給全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仔細想想,民族與民族之間,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過是人與人之間戰爭的擴展,不過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之間為了爭奪或保護某種利益。當今世界,一個國家內部可能會因為貧窮、饑餓和各種勢力的爭奪而引發內戰,比如索馬里;也可能會因為霸權主義而引發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比如美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那么,真正的和平,離人類還有多遠呢?
我曾向周圍的同學問起有關和平的問題時,他們或是調侃地說一通他準備怎樣怎樣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或是看外星人一樣地問我是不是被高考逼瘋了。
或許大家都覺得“二戰”給我們的全部意義就在于讓我們暫時記住了傷痛。但是人類似乎是善忘的,也許終有一天會忘卻這段回憶。
每個人都希望并篤信明天會更好。只希望這不僅僅是個夢。
點評:
旁征博引,顯然是花了很大力氣,不過,文章的兩條主線結合得更緊密一些,或許就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