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問我,舜若一個18歲的女孩子,寫起文章來為何那樣干凈老練,其風度和韻味都完全不像出自中學生之手。我無從回答。舜若的生活看起來就是她這個年齡的孩子通常都有的日常生活:課業不能說不重,她卻不是特別用功的那一類;平時愛看書,但論到名著,除了《簡愛》、《魯濱孫漂流記》、魯迅的小說與雜文、老舍戲劇,大多也是教材涉及的,最喜歡的是捧起《哈利·波特》;舜若很愛看電視,無論是百看不厭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還是《加菲貓》這樣的動畫片,都與她寫的文章毫不相干。你若讀了她的東西,再看到作者本人,是決不能想到有任何聯系的。
我跟舜若說,你寫的文章,像是讀過很多三四十年代的小品文。其實并非如此啊。我推崇的作家周作人,她并不見得看了多少。舜若笑而不答。初中時,就有老師評價說她寫散文有朱自清那樣的文風,高中語文老師也不約而同地對她說,你的心態應該是有豐富人生閱歷的老人才有的。
在我和她母親眼里,舜若其實還是個孩子,單純,安靜,學校里發生什么事都會回來說,有不少朋友。
她在班里,成績一直是前幾名。讓我很欣慰的是,她的學習很少讓我們煩心。語文是從小學開始一直不錯,初中時數學和化學都一般,但是給她請了老師輔導后,成績迅速地好起來,中考時這兩門都是滿分。老師在給這個當時只考七十分的孩子輔導第二堂課后,就很有信心地告訴我,你的女兒數學沒問題。后來真的很好。她原先很怕寫議論文,看了兩篇范文,突然就開竅能寫出好文章了。對于歷史這樣需要記憶和背誦的課程,舜若也是考試前從頭至尾翻一通書,終會得到不錯的成績。我想起自己當年緊張地背書之景,常常在女兒面前自嘆弗如。相信她是個聰明的孩子。
也許舜若并不這么認為。她對自己顯然不是特別有信心。都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比70年代的自信多了,舜若并非如此。通常她很低調,對自己估計得要比實際偏低不少,大多數考試回來,都跟我們說考得不怎么樣。但是成績總是挺好。
也可以說她內向或者沉穩。小小年紀,有點喜怒不形于色的樣子,不愛聲張。既不會喜不自禁,也沒有特別傷感的時候,從來都不哭。
我有時覺得女兒很有趣:單純天真,又冷靜老到;世俗的生動的世界深處,是形而上的縹緲的思想。
文章,就像一座圍城,平時的舜若在外面,里面是文學的舜若。
女兒是個不愛多話的孩子,然而很細心。特別是觀察細致,這或許同她跟小動物玩耍的經歷有關。舜若非常愛小生靈,對它們很是慈愛。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舜若四歲多到老家一段時間,和一只小山羊日日相處甚歡。女兒要回家了,山羊竟然流下了眼淚,她也大哭不止,彼時情景頗為感人。直到現在,院子里的狗啊貓啊還是她的好朋友,舜若放學回來,聽到書包上掛的鈴鐺丁當作響,它們會朝舜若奔過來。據說愛動物的人是敏感善良的,這一點在女兒身上得到了確鑿的印證。
平時,舜若喜歡聽音樂,更喜歡美術,少年時代畫的畫曾經獲得全國大獎,現在功課緊張,偶爾也會畫上幾筆素描。她聽的音樂多是孩子們都熱衷的流行歌曲,不過對古典音樂和歌劇亦頗有鑒賞力。我跟她交流過聽瓦格納的感受,驚訝地發現女兒以她的年齡,很能領悟音樂那無形的語言。想來,她寫文章更多的也是靠一種悟性吧。她在有限的人生閱歷和閱讀間,似乎有一種奇特的、效率很高的領悟能力。這既是與生俱來,也是不斷飽滿起來的。正如她學習不靠死記硬背,而更多地憑借良好的習慣與方法一樣。帶她去井岡山瀑布,看同樣的水、同樣的風景,她的感受就是跟一般人不同。
關于女兒的許多奇思異想,以及她的文字風格,我有興趣地跟她聊過。舜若說過她從來就不愛花里胡哨的東西。僅僅是這些嗎?舜若雖然跟父母和朋友交流多,但十分喜歡獨處。我和她母親在這時通常不去管她在做什么。是不是就在獨處的斗室里,舜若培養了一種自由思考的精神,對世事形成了自己特別的看法?她是個天性愛沉思的孩子嗎?她平靜的外表下有一個波濤洶涌的感情世界嗎?作為她的父親,這些對我來說都還是無解的。
我喜歡她的許多文章。希望她有自己的風格,并能不斷開拓新的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愿意保留那些關于女兒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