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佳士得(CHRISTIE’S)邁向香港整整二十周年。
回想1986年1月。香港佳士得舉行首場拍賣,推出19至20世紀中國書畫和翡翠首飾珍藏,反應熱烈,總成交額逾1,400萬港元:1987年,舉行首場“中國陶瓷及工藝精品”拍賣,為香港佳工得日后的發展奠下穩固基石。經過二十載的發展和革新。時至今日,一年兩季舉行的拍賣會已涵蓋多達十個拍賣項目,共計有中國宮廷藝術精品、古代及近現代中國書畫、二十世紀中國藝術、亞洲當代藝術。東南亞亙作、珠寶和名表等多場專拍,而面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巨大潛刀,面對內地拍行的迅速崛起,面對中國內地對于境外拍行涉足藝術品拍賣所做的種種限制,香港佳主得在當下有著黃金的發展機會,也有著潛在的威脅與風險。鑒于亞洲在國際拍賣市場不斷提升的地位,更鑒于香港佳士得在亞洲拍賣市場中擔當的重要角色,佳士得國際行政總裁EdwrdDo1man曾表示:“作為開拓市場的先驅,佳工得會繼續積極擴展亞泛區業務,并加強投資,制定更為長遠的發展策略”。而回首香港佳士得20年的發展歷程,無疑對于內地拍行具有重要啟示。
20世紀80年代期間,亞洲藝術市場處于萌芽階段,香港佳士得隨即推出多個嶄新的拍賣項目,如1991年舉行全球首場“中國當代油畫”專拍。1994年舉行亞泛首場“中國古代書畫”專拍,培育亞洲拍賣市場走向更多元化的發展。1991年9月,陳逸飛油畫《潯陽遺韻》以1,375,000港元高價成交,創下當時中國油畫的世界拍賣紀錄,成為一時佳話。
2002年,已在臺灣佳士得舉行了逾十載的“二十世紀中國藝術”拍賣會移師至香港舉行,令香港作為亞洲藝術拍賣中心的地位更形鞏固。2004年10月及2005年5月,香港佳士得舉行“重要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國巨基全會藏品專拍”,推出臺灣國巨基全會的藝術珍藏,在拍賣市場上綻放光芒。
由香港佳工得開創的中國油畫專拍,在2005年5月的春季再寫上新的一頁:趙無極《Juin-Octobre 1985》在以18,040,000港元成交,打破了當時的中國油畫最高成交價的世界拍賣紀錄。同年秋季拍賣會上,香港佳士得舉行全球首場以華人、韓國和日本前衛藝術為獨立主題的“亞洲當代藝術”拍賣會,岳敏君《轟轟》以4,936,000港元成交,打破當時當代華人畫作的世界拍賣紀錄,提高了全球藏家對亞洲前衛藝術的認同和關注。
由于大部分清朝宮廷畫作均收藏于博物館中,市場上難得一見,因此,一旦有清朝宮廷畫的精品,必引起藏家的熱烈追捧。2004年4月,一幅由清代金昆、粱詩正等宮廷畫家繪制的《大閱圖》以26,383,750港元成交,創下當時清代宮廷畫最高成交價的世界拍賣紀錄。

首場“中國陶瓷及工藝精品”拍賣,于1987年舉行;1996年,創辦全球首場“中國宮廷御制藝術精品”專題拍賣,推出卓爾不凡的御制陶瓷及藝術珍品,引起世界各地買家的熱烈反應。
二十年來,香港佳士得呈獻的工藝精品,有玉雕、佛像、古代家具,以至御制文房珍寶和刺繡工藝品等,均深受藏家青睞。2002年4月,一件明永樂刺繡紅夜摩唐卡以30,874,100港元成交,打破亞洲刺繡工藝品拍賣最高成交價世界紀錄。此外,香港佳士得舉行的多個私人珍藏拍賣,均取得成功,如1989年的R.H.R.Palmer珍藏、1996年的靜觀堂珍藏,1999與2000年的張宗憲珍藏,以及2002年的日本萬野美術館珍藏拍賣。
過去十年,清初瓷器在市場上表現強勁,價值不斷攀升,明代瓷器的價格則一直被低估。憑著獨到的眼光,香港佳士得搜羅了多件極為罕有的明代瓷器,引起全球買家的激烈競投,并以破紀錄之高價成交,帶動了明代瓷器的拍賣市場。當中一件明永樂青花內外底龍戲珠紋棱口洗,在2004年4月以40,943,750港元成交,創下明代青花瓷器的世界紀錄。
2005年11月,一件元青花“錦香亭”圖罐,以47,160,000港兀高價成交,不單打破元代瓷器在亞洲區拍賣的最高成交價紀錄,就全球而言,也只僅次于倫敦佳士得于同年7月拍賣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元代圖罐在佳士得拍出后,元青花瓷器在市場上的重要性大大提高,藏家需求更為殷切。
1994年,新加坡佳上得舉行首場東南亞繪畫拍賣,為東南亞畫在國際拍賣市場上開拓新領域。兩年后,—幅Raden Sal1an的《The Deer Hunt》以超過190萬美元成交,刷新東南亞畫作的世界拍賣紀錄。2002年,此項拍賣移師至香港舉行。
佳士得推出的拍品,涵蓋了廣泛及完整的藝術范疇,旅居印支半島的歐洲畫家精彩作品、東南亞各國現代亙壇大師的代表作,以至20世紀的印度藝術,均深受國際買家追捧。此外,佳士得不斷革新當代藝術的部分,呈獻意念創新的綜合媒材、裝置藝術和相片等作品,為藏家提供多元化的選擇。
香港佳士得在1986年的首次拍賣會上,巳推出私人珍藏的翡翠首飾。二十年來,翡翠首飾一直備受亞洲藏家歡迎,是佳士得拍賣業務中重要的一環。
1993年,為配合亞洲市場對翡翠首飾和西方珠寶的龐大需求,香港佳士得特別成立了西方珠寶及翡翠首飾兩個部門,并于1994年首次舉行獨立的西方珠寶及翡翠首飾拍賣。在短短數年間,香港佳士得屢創佳績,在亞洲區翡翠及珠寶拍賣市場上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成交價更成為業內人士重要的參考指標。
1997年11月舉行的“瑰麗翡翠首飾”拍賣會上,一條渾圓剔透的“雙彩”翡翠珠鏈以了2,620,000港元成交,創下翡翠首飾拍賣的世界紀錄,轟動一時,這個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1998年推出的寶詠琴瑰麗珠寶珍藏,被譽為亞泛拍賣史上最珍貴的珠寶私人珍藏,令佳士得再次成為拍賣市場的焦點。

目前,香港佳士得囊括多項珠寶拍賣的世界紀錄,當中包括2004年4月推出的31.81克拉足色全美鉆石吊膽項鏈,成交價高達20,d47,750港元,創下足色全美鉆石吊膽世界拍賣紀錄;同年11月,一對由EtCetera設計的白色及紫啡色水滴形天然珍珠耳環,以6,783,750港元成交,創下了珍珠耳環世界拍賣紀錄。
香港佳士得在1994年的拍賣會中首度推出珍貴名表,1998年起舉行獨立的“精致名表”專拍。一直以來,香港佳上得呈獻了不少最為珍罕、最受歡迎的表款,并憑著對亞洲市場的深入了解,迅即成為亞洲名表拍賣市場的領導者。2005年5月,一只極為罕有的百達翡麗(Patek Phi1ippe)限量版鉑金自動三問打簧腕表型號5029以4,152,000港元的高價成交,創下百達翡麗現代腕表在國際拍賣會上的最高成交價紀錄。
除了現代名表外,香港佳士得更是把18至19世紀西方為中國市場特制之古典鐘表,帶進亞洲拍賣市場的先驅。2005年5月,一對18K黃金琺瑯彩繪鼻煙壺及活動人偶連表盤,以4,152,000港元高價成交,為佳士得洞悉亞洲鐘表拍賣市場的又一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