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和樂趣的同時,也給現代家庭帶來了健康隱患——電磁輻射污染。尤其是與家電經常“親密”接觸的孕婦,往往擔心電磁輻射這一“無形殺手”導致“內傷”事件(早產、流產或胎兒畸形等)的發生。
幾年來,準媽媽們是防輻射肚兜、背心及孕婦裝消費的“粉絲”。目前市面上銷售紅火的防輻射產品大多只起到正面的“攔截”作用,有的僅對某種波長的電磁波有屏蔽作用(電磁波輻射按波長分為長波、中波、中短波、微波等;按頻率可分為低頻、高頻等)。據物理學家介紹,某些電磁輻射是向四周發散的,防輻射產品往往顧此失彼,達不到百分之百的屏蔽作用(我國電磁安全的標準是40微瓦/平方厘米)。防輻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有的經過折疊或水洗后防輻射功能居然喪失),也不具備權威的檢測報告(經銷商大多以防輻射產品包裹手機以無信號作為檢測依據,這往往是不夠準確的)。有些準媽媽們穿戴了防輻射“裝備”就有恃無恐地覺得平安無事了,喪失了應有的警惕性,長期置身于電磁波環境中,其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其實,只要對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大可不必過于擔憂。因電磁波輻射功率的變化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隨著距離的增加,輻射強度會減弱。據美國科學家研究認為,長期生活在0.2,(電磁波能量單位)以上的低頻磁場環境中,將對人體產生有害影響;而磁場強度超過200,將會明顯影響人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網站公布的不同家用電器所產生的磁場強度表明,電吹風、電動剃須刀、吸塵器、熒光燈、便攜收音機、電磁爐、洗衣機、電熨斗、洗碗機等這些易被人們所忽視的家電及彩電、微波爐的電磁波輻射比電腦、冰箱強得多。但只要減少近距離接觸或遠離這些電磁源30—100厘米,其輻射能量均可在0.2μT以下,對人體健康就不會有明顯影響了。
前幾年,美國國家公共安全研究機構曾對2400名婦女跟蹤調查了3年,結果發現經常在電腦、電視屏幕終端前工作的孕婦與不從事該項工作的孕婦相比,早產、流產的概率并無明顯差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電磁研究專家曹兆進先生曾指出:“對于電磁場最佳的防護辦法是與發射源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輻射功率會有很大衰減……”
有一點孕婦要注意,當微波爐在運轉時,千萬不能用眼睛貼著爐門看里面,因為眼睛對微波爐輻射較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