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征途,坎坷多變,人到老年,感慨萬千,很需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精神不倒,氣質不衰,這需要學會隨遇而安,知足常樂。
老年人心理比較脆弱,記憶力與感知功能逐步衰退,降低了自己的識別力、判斷力、控制力及反應靈敏性,也降低了對社會的適應能力。這些都可能使老年人在性格上變得古怪,例如嫉妒、任性、固執、愛猜忌、好發牢騷及不愿接受新鮮事物,形成所謂的抑郁型、沖動型或猜疑型等類型性格。生理上的衰老又使老年人的神經、肌肉功能減弱,從而動作笨拙不協調,容易疲勞和易發生意外事故。體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易出現焦慮、憂傷與失望等情緒。患有難治之癥和癌癥等老年病人還可能產生自憐、自殺等絕望心理。
所謂隨遇而安,就是要使自己較好地適應周圍的生活環境,無論它發生多大的變化,也能人鄉隨俗,隨方就圓。俗話常說的“只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受不了的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老年人歷經滄桑,有經受各種復雜局面和艱難挫折的考驗和實踐,只要沉著冷靜,就能應對任何風浪險阻,做到處變不驚,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富貴不淫。他們為人處事有自己的章法原則,一旦遇上級別高、條件好、待遇優厚的富人時,他們不眼熱不嫉妒,不想人非非;遇上權勢赫赫,飛揚跋扈的強人時,他們不畏強暴,能進能退,敢于斗爭,善保自己;遇上喜歡爭風吃醋、愛占便宜,好耍心眼的小人時,他們可寬容、能謙讓、講風度、有氣量;遇上貧困潦倒、遭受不幸的人時,他們總是惜貧相助,慷慨相幫。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現狀和處境,始終隨遇而安。這樣的老年人眼光遠大,胸懷寬闊,把世間的一切變化都看得很平常、很坦然,以至心態平衡,笑口常開,知足常樂,自然健康長壽。
鄭板橋有四字名言:“難得糊涂”。人老了,力不從心了,有時不妨就糊涂點,閉上一只眼睛,或兩只眼睛都閉上。“躲進小樓成一統,不管春夏與秋冬”,也是一種六根清靜的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