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謂日視昏黑,暈謂頭如旋轉。眩暈相兼,其人即頭旋眼黑,猶如立于舟船之上,起則欲倒。
引起眩暈的原因較多,如高血壓病、頸椎病、腦動脈硬化、貧血等,中醫將眩暈分為虛證和實證。虛證表現:除頭昏旋轉、目黑耳鳴、身不自主、飄飄欲倒等癥狀外,伴有心煩、氣短、肢麻,此為氣虛;伴有驚悸、失眠、多夢,此為血虛;痰多、納少、倦怠,此為脾虛。實證表現:除主證外,有頭部刺痛、肢麻或肢體不遂的屬風;面亦升火,頭部筋脈跳動,鼻出血、小便黃、口干苦者屬火;痰多、胸悶、頭暈沉重者屬痰;胸脅竄痛、善怒者屬氣。但在臨床治療中,我們一般簡化為以下幾種常見證型。
(1)風邪上擾:頭暈惡風,或身熱咳嗽,病屬突發,歸無宿根,舌質淡紅,脈浮。治則:疏散風邪。
①蔥姜茶:生姜3片,蔥5株(切小段),加水煮開后加紅糖1匙,調勻,趁熱飲服。1日服3次,連服5日。服后能微微發汗,稍臥片刻,癥狀即可見輕。適于風寒引起的眩暈。
②紫蘇粥:干紫蘇葉15克(也可以取新鮮紫蘇葉30克),加水煎后,將紫蘇葉去掉。加入粳米50克,再稍加水,按常法煮粥。趁熱服食,早晚各1次,連服5日。適于風寒引起的眩暈。
③菊花茶:菊花(杭菊花、滁菊花均可)10克,熱水沖泡。飲服,連用5日。適于風熱引起的眩暈。
④蘆根薄荷飲:鮮蘆根30克(或干品15克),加水煎沸。加入薄荷5克,稍煎即可。稍涼后代茶飲服。亦適于風熱引起的眩暈。
⑤藿香佩蘭飲:藿香、佩蘭各15克,開水沖泡后代茶飲服。適合風濕引起的眩暈。
⑥荷葉銀花飲:荷葉及銀花各15克,荷葉切成絲狀,開水沖泡后代茶飲。適合風濕引起的眩暈。
(2)肝陽上亢:頭暈眼花,心煩急躁,口渴面赤,胸肋作痛,舌質紅,脈象弦數。治則:平肝降火。
①菊花腦湯:擇洗干凈的菊花腦嫩葉100克,雞蛋1個(蛋液攪勻),常法加水煮湯。日飲2劑,連服7日。
②天麻菊花魚頭:天麻25克,滁菊花10克,鰱魚(胖頭魚)頭1個,醬油、黃酒、鹽、白糖、味精、蔥、姜、麻油等作料各適量。天麻切成薄片放人魚頭中,加菊花、蔥、姜、清水適量,用武火隔水蒸約30分鐘。再放入鍋內,加入清湯及各種作料,燒沸即成。佐餐用。也可將天麻、菊花、魚頭,加蔥、姜等作料加水煮至乳白色,再服食。每日1劑,分數次服完。連服5日。治則:高血壓引起的眩暈。
(3)痰飲上擾:頭暈而漲,胸脘痞悶,惡心欲吐,伴有心悸,舌苔白膩,脈弦滑。治則:化痰逐飲。
陳皮玉米須飲:陳皮15克,玉米須30克,加水煎湯,沸后代茶飲,連用7日。
(4)氣血虧虛:面白少華,自汗頻出,時時眩暈,夜眠多夢,納少便溏,苔薄白,脈細無力。治則:補益氣血。
①雙耳燉肉: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瘦豬肉100克,紅棗10枚(去核)。雙耳先以溫水泡發,瘦肉切成片,與紅棗一起人鍋,隔水燉熟(或煮熟均可)。佐餐或當點心均可,每日1劑,分2次吃。連服15日。
②清蒸杞子鳙魚頭:寧夏枸杞子10克,鳙魚頭1個250~300克。加水及作料,隔水蒸。熟后分2次吃,可佐餐。連服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