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交通的發達,網絡的運用,使地球變得越來越小。清晨還在家中早餐,傍晚已在異國他鄉。然而人與人的距離卻越發的遙遠了,近在咫尺,卻遠在天邊。心中的寂寞、無奈,無處訴說,無處排遣。于是,現代人養狗養貓飼養各種寵物成為了一種時尚。把自己的不快樂說給狗狗貓貓聽聽,心里就覺得舒坦多了。即使不說,默默地看著它們,看著它們忠實的眼神,憂愁似乎也減少了很多。
小時候,我曾有過被父親單位的一只大黑狗追逐的經歷,那種恐怖的經歷令我久久難以忘懷,在情感上對狗自然也就不甚喜歡,特別是形體較大的狗給我更多的是害怕,這種喜好一直持續到父母親為了生計喂養的一只草原大黑狗才算結束,我對狗的情感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父母養狗是迫于無余,為了生計。那時,父母為了我和哥哥有一個好的前景,在捉襟見肘的生活困境中送我和哥哥到內地去完成各自的學業。當時父親一月的薪水只有七、八十元,加上母親的也就一百二、三十,一家五口人的各種花銷均從這為數不多的月薪中支出。為了補貼家用,白天父親做自己應做的那份工作,晚上就替母親單位看廠房守夜。這份額外的工作也是求了單位的領導才得到的。父親的聽力不是很好,但對這份工作盡心盡職,沒有絲毫的馬虎,一有動靜就馬上從暖暖的被窩中爬起來,但常常聽的不真切白費工夫。母親看見眼里急在心里,最后想出了一個養狗幫助值夜的好辦法。狗的耳朵很靈敏一有響動它就會叫,狗不叫父親也就不需要頻繁的起來察看,還有如真遇上什么事狗還能幫上很大的忙。
聽母親說,這只狗剛抱回來時不大,只一年半載的工夫就長成了一只全身油黑,威風凜凜的大狗,一般的人是很害怕的,輕易不敢靠近它的。父母親也怕它咬傷人惹上不必要的麻煩就專為它打制了一根很粗的鐵鏈。這只大黑狗和父母親一起朝夕相處了副整整八個年頭。在這八年里默默地陪伴著父母忠實的履行著自己看家護園的職責。在這八年里,我一心一意地做著自己的事,為自己的前途忙碌奔波著,連自己的父母也不曾傾心關注過,更何況是一只令人膽怯不會說話的狗。就算父母下山回內地休養,大黑狗的離開也沒給我留下什么更多的記憶和感傷。到是后來母親對大黑狗戀戀不忘地敘述中才使我平靜的心湖泛起了層層漣漪,對大黑狗有了深深的愧疚,一種自責和傷感的心緒一直縈繞在心中,久久不得釋懷。
母親一說起大黑狗就禁不住淚水在眼眶里打著圈,心中的酸楚溢于言表。其實把大黑狗送給別人也是萬不得已的事。父母欠佳的身體已不能從容應對高原惡劣的氣候了,離開奉獻了自己青春和熱血的阿壩高原是不得已的選擇。可碩大的大黑狗是萬萬不能帶入大城市里的。送走大黑狗都天,新主人帶來了一包奶粉,算是給大黑狗的見面禮。可無論怎樣來人也無法靠近,大黑狗兇猛地撲向他,狂吠不止,似乎要扯碎來人。沒有辦法,母親只好親自出動。看著母親,兇猛的大黑狗停止了狂叫,變得溫順安靜了,不停的搖著尾巴,一雙漆黑的大眼睛溫柔地看著母親,充滿著對母親的依戀和信任。母親用于輕輕地撫摸著大黑狗的腦袋,慢慢地向它述說著自己的無奈和不得已地選擇,希望它能理解自己,到了新家要忠于職守……。大黑狗似乎聽懂了母親的語言,淚水流過眼眶,大顆大顆的淚珠從眼角滾下來。母親再也壓抑不住自己的感情,把鐵鏈匆匆塞到來人的手上,回到家中就再也沒有出來,直到大黑狗被車運走。說來也怪,經母親給它這樣一說,大黑狗再也不狂吠了,只是忽然沉寂了,失去了活力。
被運走的那天,大黑狗的頭始終朝著我家的方向高聲長嘯,聲音是那么悲傷,如訴如泣。
一個多月后就傳來大黑狗死亡的消息。聽說到了新家,大黑狗不吃不喝,一個多星期后就將自己活活地餓死了。寫到這兒,我真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文字將此刻我的情感訴諸于筆端。我們家對大黑狗的恩情無非就是給了它一些得以活命的殘羹剩水和一個可遮避風雨的狗窩,而它還給我們的卻是對本職的盡責、對主人的忠貞,更甚至于是自己的生命。在如今這個人人為自己的為利是圖的年代里,面對大黑狗的忠誠,我真的汗顏。
大黑狗的離去使父母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對我們兄妹三人的震憾也是不小的。特別是我,每每一看到體形較大的黑狗,父母喂養的那只大黑狗的模樣就清晰地出現在我的眼前,總是觸動著心里最軟的那部份,以至于產生了這樣一種想法,對于小狗小貓這一類的小動物,如果我不能從一而終地喂養它,不能給它很好地照料,我寧可放棄擁有它們的權利。“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深知這個道理。但大黑狗的事使我清楚地明白了自己的定力不行,修煉的火候還差得遠,面對分離、思念、痛苦……我真地無法做到心若止水。亦舒在一部小說里寫到,有些人的心是橡皮做的,可以扔出去不會受損,即使丟失了,家里還備有十顆八顆的,所以沒有恐懼。可我知道我自己只有一顆清澈、柔軟的心,在支離破碎中是無法安寧、愉快地生活的。如果,我傾注了情感的一切事物,要我忽然放棄,于我是一種心靈的煎熬,我會惶惶不得終日的。
這樣的心境一直左右著我的生活,直至女兒上了小學。
女兒的童年和許多城市里的孩子一樣是比較孤獨的,從幼兒園回家就沒有什么玩伴了,電視似乎成了女兒唯一的伙伴。對女兒疼愛有加的丈夫力主給女兒買只小狗或小貓都被我以各種理由推了回去。女兒對小動物也非常地喜歡,特別是小狗小貓這類的,到市場上一看見就哀求我買一只。可一想到大黑狗,一種酸楚就涌上心頭。每次我都狠著心拽著不斷回頭張望小動物的女兒堅決地離開。這種情形在我和女兒之間不知上演了多少回,丈夫覺得我的行為不可理喻,終于不顧我的強烈反對給女兒買回了一只剛斷奶的北京哈巴。說實話這只哈巴狗雖然毛色不是純白的,但樣子非常的可愛。眼睛大大的、鼻子扁扁的、牙齒略爆使嘴有一點向前突,整一個猴臉,很漂亮。我一下就喜歡上了它。女兒更是欣喜若狂,雙手捧著哈巴狗,就象捧著一件易碎的精美玉器。既已成事實,我也就決定喂養這只北京哈巴狗了。我告誡女兒,既然要養就必須愛它、照顧它。女兒慎重地點著頭并討好似的要我給它起一個名字。看著它略顯土黃的毛,就叫它“丑丑”吧。“丑丑”正時成為這只哈巴狗的名字了。
“丑丑”喝了半個多月的牛奶就改吃拌有碎肉的米飯了。它長得很快,幾個月的工大就非常強壯了,似乎也停止了生長,成為了一只標準的北京哈巴狗。
“丑丑”極其聰明,對我們也非常親熱。每天我們一回家就抱著我們的腿,賣弄地搖著尾巴,非要你抱一下它,否則決不放下它抱著你的兩只前腿,絆著你、拖著你,叫你沒法正常走路。抱抱它、摸摸它的腦袋,再放下它,它就會興奮地從東躥到西,從西奔到東,撞倒椅子了、碰到墻壁了,無所謂,也不覺得疼。撒夠了歡,就心滿意足,腳前腳后地追隨著你,不慎踩到它也不惱怒。女兒對它的寵愛更是沒有原則可言。上床下地隨它的便,什么好吃的都要省一口留給它,管它吃還是不吃。
“丑丑”是極其怕孤獨的。如果,遇上我們回家遲了或有事沒法回家,倍感寂寞的“丑丑”就會生氣,出現破壞行為。把我們的鞋和一些小物件拖到客廳里或叼到沙發上,發狠地撕咬,弄得整個客廳一片狼籍。它是很會察言觀色的。遇到我們心情不好,批評它幾句,它就會夾著尾巴一溜煙跑到床下、柜子下躲藏起來,只露出一雙大眼睛,隨著我們的腳步聲骨碌碌直轉,感覺我們氣消了,才會悄然無聲地溜出來。如果對它所犯的錯誤,我們不加追究,它就會撲到我們身上來,撒著嬌,急切地希望我們抱著安慰它,似乎受了很大的委屈。對于幾天不見的我們,它的思念之情表達得更是淋漓盡致。沖到你的身上,那股力量大的似乎可以把你推翻,不停地向上跳躍,直到你把它抱住為止。伸出柔軟、嫩紅的小舌頭連同它的唾液在你的臉頰兩邊留下它無數個深情的吻,一雙柔情似水的大眼睛里流滿淚水,整個身了在你的懷里不停的發顫,煽動著你也跟著激動。
“丑丑對我們是那樣的友善和依戀,對外人卻極其惡劣,除了不停地狂吠、咆哮,還會沖上去動武,我們只好把它整天關在屋里,它似乎就更兇猛了,根本不象是一只體態矮小的北京哈巴狗。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趁我們不注意,“丑丑”溜出了家門,沖到了樓下,把正在玩耍的小女孩嚇得跌倒在地上,擦傷了腳,害得我們又是賠錢又是道歉。
“丑丑”的行為終于惹惱了丈夫;決定把它送給一位在農村的遠房親戚。想到大黑狗可憐的命運,我知道對于一只養尊處優的寵物狗到農村去的命運意味著什么。看著狹窄的住房,想著“丑丑”就象是關在金絲籠里的鳥兒,失去了自山,沒有伙伴是那么的孤單寂寞,我決定把“丑丑”送給哥嫂。哥嫂住在學校里有很寬敞的活動場所,家庭條件也不錯,最關鍵的是“丑丑”很喜歡嫂子,就象親近我們似的親近嫂子,想必就不會發生因思念我們而重新上演大黑狗的悲劇。在對女兒進行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說服后,女兒含著淚同意了我的決定。我知道此時我們最多么的殘忍,奪去了女兒的歡樂。但看著沒有活動場所被終日關在家中的“丑丑”是那樣的孤獨。我告誡自己,真的愛它就給它歡樂、給它自由。
剛去的“丑丑”給哥嫂惹了不少麻煩,自己因頑劣也付出了一只眼睛的代價。現在“丑丑”已經和哥嫂共同愉快地生活了好幾年。在它的腦海里我們也許是一個比較遙遠的夢了,但終歸它是快樂的。想到這些,我也就很欣慰了。
守護神
每年春暖大地,萬物開始蠢蠢欲動時,我總能在菜市場的魚攤前面看見一些身穿紅袈裟或年輕或年長的僧人,有時是一些穿得并不整潔還略顯襤褸的藏袍的藏族同胞們在和魚販子討價還價。他們的手上總是捏著一疊鈔票,百元的、五十元的或是更小面值的鈔票。很顯然在沖窿個買賣過程中,他們大都不是這些在商海里浸泡得油了的魚販子的對手,幾個回合下來,并沒有如他們所愿。幾個光頭、幾個腦袋湊在一起,嘰哩呱啦咕噥一陣,就用手中的一疊鈔票,換成了一桶桶的草魚、鯽魚、鯉魚、泥鰍……,挨個放在早已準備好的手推木板車上,向穿城而過的梭磨河走去。頃刻間,這些價值數百元上千元的各種魚就被倒進了梭磨河水中。如果遇到買魚的僧人和減民多時,有時市場上的魚類還要斷貨好幾天。
只是這些被放入河中的魚兒們命運并不濟,雖然沒有成為人類的口中美食,它們也逃不過死這一劫數。從它們被這些僧人、減民花錢買來到放生于梭磨河中時間也不會很長。在高原上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高原的河水都是冰雪融化后匯聚而成的,這種水特別的寒冷刺骨。被放生的魚兒均為內地人工飼養的,是經不住高原冰雪水的洗禮。剛放入河中的魚兒真是絕處逢生,個個欣喜若狂,在河中搖頭擺尾,生機勃勃。一會兒的工夫就不行了,游到岸邊,嘴一張一翕等死。最后的結局不是被人類吃掉就是被符種動物吃掉,只不過早晚而已。
象這種情形,每年要上演好幾次,對于我這樣一個在阿壩高原上出生長大的地道漢人來說是不足為奇的。
回想年少的我,每年的七八月份,總會在天氣晴朗,河水還沒有上漲的日子里,瞞過父母,邀上和自己一般大小的伙伴,拿上撈魚的工具,其實也就是竹簸箕和用鐵罐頭盒做成裝魚的小容器,來到縣城邊的小河里捕魚。
這時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底的沙石清晰可見,在高原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岸邊綠得逼眼的草地里點綴著各色不知名的小野花,現在想想真是很美,美的不忍在上面留下半點痕跡,真得怕破壞了大自然獨具匠心的杰作。但那時的我們都是些不醒人世的頑童,并不了解美的真諦,一個個如沖出牢籠的囚犯,在柔軟的草地上拼命的撒歡、扣滾、摔跤。心急的伙伴早就蹬掉自己的鞋,挽上褲腳邊,沖進河中,趟過來,趟過去。沒過小腿的河水很冰冷,一會兒的工大就不行了,馬上又竄回到岸上休息休息,讓溫暖的陽光暖暖冰涼的雙腳,再剛到河水中。小伙伴們就這樣輪翻回到河里攪動若河水。漸漸的,河水渾濁了,河底的沙石越來越模糊了,甚至看不見了。躲藏在石塊下面的小魚受了驚嚇,四處逃竄,倒霉的就昏頭昏腦的撞進了我們早已安裝好的竹簸箕里。真是趁渾水好摸魚啊!幸運時一次能捕捉到兩三條幾寸長的狗魚,如獲至寶的裝進小鐵罐里。但更多時候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大伙兒也不氣餒,再重新組織第二次戰斗。每次,不管有沒有收獲,伙伴們都很高興。也許,大家在意的并不是結果,只是那歡樂的過程吧!
可令大家極其掃興的事總是時有發生。當伙伴們正興致高昂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住在河邊的減民被我們的歡叫聲引出了家門,不管是男女老少,只要是發現了我們逮住的小魚,不問青紅皂白,提起就往河里倒,嘴里還不停地咕嚕著我們聽不懂的藏語。此時,膽小的伙伴已嚇得呆若木雞,膽稍大些的也只敢狠狠地盯著倒魚的人,敢怒不敢言。遇到脾氣不好的,連捕魚的工具也沒收了,還拿著木棒哄我們,嚇得大伙兒作鳥獸狀散了。
回家的路上,大家都怏怏地,嘴里盡揀些自認為最難聽、最惡毒的青語咒罵著。我也很惱怒,但更多的是好奇、疑惑,河里的魚兒不是他們喂養的,為什么不許我們捕捉?
隨著年齡的增長,到河邊去捕魚的興趣漸漸淡了,慢慢地也小去河邊玩了,對藏民們不許我們捕捉魚的事也不再耿耿于懷,似乎忘記了。
走上工作崗位后,看見僧人和藏民們花錢買魚來放生,回想孩童捕魚時的不理解,再一次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覺定弄個水落石出。從介紹減族原始宗教文化的書中終于找到了困惑我多年的答案,也使我真正的理解了僧人和減民們的行為。
阿壩高原上的藏族是一個全民信奉減傳佛教的民族。他們最信奉的是本土宗教一一苯波教。苯波教崇拜大自然,認為萬物有靈。大自然中的山石河流、花草樹木、符種動物都是他們崇拜對象。當藏傳佛教傳入阿壩高原后,苯波教的那種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的宗教信仰被完整的保留繼承下來。天上飛的鳥兒,水中游的魚兒,山上跑的各種動物,家里飼養的馬牛羊都是他們崇拜和保護的對象。特別是宗教寺廟所在的山是神山,神山上的一切動植物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寺廟周圍的河流、湖泊是神河、神水是圣潔不可污染的,水中的魚兒是受到保護的。在這種上千年的宗教信仰下,藏族先民們就如阿壩高原上各種生靈的守護神。阿壩高原正是在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守護中、保護下,才有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瑤池”的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才有全國面積最大的紅葉風景區——米亞羅風景名勝區:才有遼闊無限、山水秀麗、景色迷人的中國五大草原之一——川西北大草原……。大熊貓、金絲猴、梅花鹿、黑頸鶴……,珙桐、紅杉、松柏、水青樹、紅樺……,各種珍稀動植物才得以生存延續。
現在,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已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從減族人民的作法中,也許我們能得到一些啟發。如果我們都能象他們一樣把大自然中的萬物作為崇拜的對象,把生態保護作為一種信仰來頂禮膜拜,人人都成為自然界中萬物的守護神。那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將處處是陽光明媚、鳥語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