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見問題
在學校體育的游泳教學中,筆者通過觀察發現一些初學者害怕游泳,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常見表現:見到游泳場所時神情緊張,常反復觀察水面或凝視水場且有所思慮,但持續時間短暫。不敢接近水場,保持1.5~2.0m的距離,小心翼翼。接近中池至深水池邊站立或行走時就緊挨同學或揪住同學,神情相當恐懼,甚至心慌,手腳發抖。進入游泳場開始學習時緊抱同學,不敢做任何觸水動作,呼吸不勻,自我感覺心跳不安,甚至感到頭暈。中池練習時緊張喊叫,或站在水中不動或動作慌亂無序,不能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難以實現技能動作的練習。嚴重者會出現全身發抖,心跳加速,面色發白,要求上岸。以各種臨時原因為借口如:胃痛,頭暈,體重不適,經期不穩等,要求離場,逃避練習。直接提出不學游泳,要求改換體育項目。本文現就此心理現象進行膚淺的分析討論,并初步提出一些解決方法,望與各位同仁商榷,并予指正。
二、心理分析
學生在從事體育活動過程中有時會表現出某些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心理學家認為焦慮是一種伴隨某種不祥之事可能發生的預感而產生的令人不快的情緒,恐懼是在主觀感受的危險情境下,個體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
1.先天因素
譬如神經系統方面有缺陷者,恐高癥者,平衡功能低下者,心肺血管方面異常者以及部分肢體先天性殘缺者等等,本文觀察中未含此類因素的學生,故此不做探討。
2.后天因素
1)家庭的影響,有的家長是積極的,而有的家長卻是持消極的態度,甚至反對子女去學游泳。2)社會影響,比如有的人從新聞中獲知溺水身亡的消息,或者有的人在水旁、在戲水時曾遇見過別人溺水的情景,以及在家庭與學校教育中對游泳存在某些誤導等等,這些不良影響均可能在大腦中留下較深的印象,從而影響學習游泳的心理狀態,產生恐懼緊張情緒。3)自身境遇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某一個體如果其自身曾經歷被水嗆咳過,溺水過,遭受過水災,暈過船等,當其真正在學習游泳的水環境時,就很有可能出現情景條件反射,從而出現緊張或焦慮情緒。
三、解決方法
1.從心理訓練著手,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從心理教學過程入手進行表象訓練。通過表象訓練可以利用自己頭腦中已經形成的運動表象進行回顧、重復、發展、創造自己的動作,使心理的良性活動起到主導作用,從而較好地克服焦慮情緒的陰影。
2.采用多媒體教學
不只是通過影像觀看游泳的各種姿態和活動特點,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講解配合,使其提高對游泳活動的健身、自救的認識,產生參與游泳活動的興趣,改善由于不正確的認知所產生的不良情緒狀態,為以后的訓練創造一個良好開端。
3.增加教師及學生骨干的現場示范
讓學生在水邊觀察教師或同學的示范泳姿,使學生無立即下水習泳的心理壓力,而是使他們見到人在水中暢游,既優美又愉悅的情景,初步觀察動作姿勢以及初步感悟水中健身的意義,進而減低心中恐懼的情緒,產生躍躍欲試的學習愿望。
4.采用戲水法
在游泳課的理論教學與動作要領教導講解后開始水中習泳的初步實踐,即在水深約60~70cm的泳池中讓學生進行戲水活動,在水中或行走或蹲坐,或轉身彎腰,彼此擊水嬉戲,或頭部潛入水中,睜眼觀察等等。此法可消除對水的恐懼感和緊張情緒,產生對水的興趣,初步體驗在水中的感覺,感知水的浮力及其對人的軀體四肢活動,對呼吸、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影響,使學生經此項活動后開始產生游泳“水感”,逐步獲得對水的適應能力。
(電子科技職業學院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