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朝陽區于老師:王老師,您好。我離開學校已經三年了,在體育教學上看到了您的專題欄目,對我啟發很大,也讓我思路漸寬,謝謝!我現在一所小學,教二年級和三年級的體育。在工作上有些問題經常困擾著我:懷著當初獻身教育事業的理想踏入校門,滿腔熱情投身于工作。可是理想與現實有時竟相差甚遠,是不是還是因為我的工作時間短,總感覺找不到狀態。本想認真對待每節課,可有時課太多,就沒心思了。苦悶。
王教授:你的熱情和苦悶等感受我是能夠理解的,也是極其正常的。因為根據國內外學者對教師發展的研究顯示出你的這些體驗是每一位教師在其專業生涯中都要經歷的一個必然過程。所以,我建議你讀一讀:葉瀾等主編的《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例如,據休伯曼(Huberman,M.)等人運用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教師職業周期中每一個時期的發展主題,并把教師職業周期劃分為7個時期,其中第一個時期是入職期,概括為“求生和發現期”,時間大約在第1-3年。這時的“求生”與“現實的沖擊”是相聯系的。課堂環境的復雜性和不穩定性、連續的失誤等都會使你對自我能否勝任教學感到懷疑;另一方面,由于有了屬于自己的班級、學生和教學方案,又表現出積極、熱情的一面。萊西(Lacey,C.)則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危機”階段,即由于課堂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給新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當僅靠查詢資料難以應付這些課堂問題時,就會出現“危機”。另外由莫斯科維茨(Moskowitz,J.)和斯蒂芬斯(Stephens,M.)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由于對入職階段教師的特殊需要以及對入職階段在整個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地位認識不足,美國對初任教師采取“任其沉浮”的態度,結果造成初任教師高達30%的離職率。
為此,我相信:當你了解了每一位教師成長過程中都會多多少少地經歷到你這三年的體驗后,你的苦悶會減少許多;之后,你所要做得是:繼續保持你所擁有的“滿腔熱情投身于工作”的激情,并從“理想與現實有時竟相差甚遠”的矛盾中走出來;解決的辦法是:不斷學習、增強自我,研究學生、贏得信賴,面對現實,創新實踐。
2.王成老師:九年級由于要參加體育中考,在教學中往往以測試項目為主訓練,體育課的目的偏離了原先的軌道,以分數為目的的鍛煉動機,無真正的原始運動需求的滿足,是壓迫,而不是興趣,學生的興趣無法調動,但我又無能為力,為此我很困惑。
王教授:從我看到、了解到以及收到的問題中來看,你提出的這種現象并不是偶然的,甚至在有些地方或學校還很普遍。
在我們的體育教學中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原因可能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應試教育”催生出的“怪胎”。考什么就教什么是“急功近利”思想在教育實踐中最極致的表現。第二,是教師能力脆弱的表現。我曾經聽說,在某一所學校,教師為了使學生取得所謂的“好成績”,竟然把“臺階試驗”作為練習內容,而造成了對學生的極大傷害。卻不知,要想提高學生的心肺耐力素質,可以選擇的練習內容與方法實在是太多了。
我以為,作為一名好的體育教師,面對上述“怪現象”不能只有“困惑”,也不是“無能為力”的。如果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都能夠自覺地樹立起高度的責任感,并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做到不迎合、更不“趨勢”,要讓“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土壤成為“不毛之地”。到那時,我相信,我們的體育教育就一定能夠在素質教育中發揮出更大作用。
3.大連張家龍教師:王教授,您好!我是一名中學體育教研員,請您為我的新課程下主題單元教學設計實施方案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您在百忙之中給予真誠的建議!祝您健康!
王教授:發來的“同一類課單元教學設計實施方案”已收悉,并已閱過。總體感受是:你的工作很細,設計是比較科學與合理的。
如果在“實施明細”中能夠加入“教學重點與難點”就更好了。因為“教學重點與難點” 既可以反映對教材與教法的鉆研度,同時也要求對學生與學法的了解度,還可以起到引導青年教師教學技能不斷提高的作用。
4.遼寧營口姜軍教師:尊敬的王教授:您好!我今年任教初三,學生面臨“2+1”考試,學生選擇毽球和跳繩項目,可上課時卻偷偷的去打籃球,我發現后準備將他們叫回練習“2+1”,可看到他們在零度的天氣里已大汗淋漓,有的已經穿短袖在拼搶......剎那間,我迷茫、困惑,他們玩的很開心很快樂,鍛煉效果已遠遠超過了毽球的運動量,到底是該放還是該收,學生再怎么玩籃球也達不到“2+1”籃球的評價標準。請您在百忙之中給予解答。
王教授:當我看到你的學生在零度天氣里,籃球打得“大汗淋漓”、“玩得很開心很快樂”時,第一印象是:為你感到自豪和高興。因為這至少說明你的學生不僅喜愛體育運動,而且樂在流汗、拼搶之中。
而你之所以會“迷茫、困惑”,我想無非出自于這樣的想法:既然學生自己選擇了毽球和跳繩項目,卻為什么會偷偷的去打籃球,而且還很開心很快樂?制止吧,不忍心!不制止吧,毽球和跳繩的目標又如何實現?
實施“2+1”最主要目的在于:鼓勵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2個體育項目中獲得長時間的愉悅體驗,從而為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奠定體質與技能基礎。特別需要說明的是,“2+1”項目的實施,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就只能練習2個體育項目。
所以,我建議是:第一,毽球和跳繩項目的目標實現(考試)不能靠臨時(考試前)突擊。第二,在不同氣候、不同學習階段適當地調整和變換練習項目與內容也是極其正常和必要的,而且這種“調整與變換”應當是教師主動去做的。
5.江西吉安熊老師:王教授:您好!我是一位中學女體育教師。我一直擔心我隨著年齡的增大怕勝任不了該工作?我該怎么辦?祝教授開心!
王教授:熊教師,您是一位很有思想和遠見意識的現代教師。在我國早就有“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古訓;而在發達國家,對于中年人(如果您還年輕,請原諒)就有一項稱之為職業危機教育,即對于職業相對穩定的中年人而言,要時刻保持一種生存的憂患意識,分析自己可能將要面對的工作危機,并及早采取措施,增強和拓展自己的工作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
至于您“擔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勝任不了工作”,我的猜測是您主要考慮和“擔心”的是:體力不支、不能示范、不會新興體育項目,還是……?想必,您對自己的分析可能比我更透徹一些。
實際上,您的“擔心”是很正常的。因為體育教師的工作特點之一就在于“身體力行”:要時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嫻熟的示范等。另一方面,您的“擔心”也是完全可以消除的。第一,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成為終身學習的典范。第二,在平時上課時,要有意識主動積極地做示范,以保持技能與體能水平。第三,有目的、系統地研究體育教學和學生,從而積累出豐富的教學經驗,力求做到: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熟知他(她)們的特點與需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有自己的教法絕招;等等。
6.安徽貴池趙老師、浙江紹興張老師:請問王教授近幾年來,一些地方和學校在新課程改革中對中考體育漠不關心,如將中考體育完全下放到學生本校,由任課教師組織考試;考試體育成績在中考錄取中不計入升學總分;滯考、停考,甚至呼喊取消中考體育.學校、學生及家長對體育關注大不如從前;體育教師工作積極性下降;操場上很難看到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身影。另外,新課標規定初中每周3課時,據我所知,目前沒有那一所學校真的做到,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王教授:你們都對“學生的體育成績不帶入中考總分”這一規定給學校體育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而憂慮。對于中小學第一線體育教師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實際問題,我是十分理解的。
第一,絕大多數體育教師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不僅為我們的下一代日漸柔弱的體質狀況而擔憂,而且盡力為改變學生“體能素質以及肺活量水平持續下降、肥胖學生繼續增多的趨勢,以及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等仍未得到遏制”的體質現狀而想方設法地努力工作。
第二,雖然我國7-22歲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一再顯示出令人十分不安、甚至是十分痛心的結果,然而仍有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學校領導和家長表現出漠然的態度和做法。對此,我們體育教師應該創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和條件,給予大聲呼吁。
第三,對于體育成績要不要進入“中考總分”,這是由相關教育管理部門決定的。但是,從學生體質健康現實以及目前我國教育體制來看,我個人的觀點是:體育成績在各教育階段中不但不要取消,而且更應該加強。因為這也是目前把“素質教育”和“健康第一”落到實處最有效的舉措之一。
第四,我以為,有些學校隨意減少、占用體育課的現象是極其錯誤的,而有些體育教師就采取“放羊”或“工作積極性下降”的態度和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如果說,在目前情況下,體育教師對學校不正確的做法還難以抗衡與改變的話;我們就更不能采取消極對待自己事業的做法。因為,“有為才能有位”,體育學科與體育教師地位的提高是需要我們以自己的工作實效來爭取的。
7.李彥華教師:尊敬的王教授:您好!有個問題,請您指教。我現在上小學一、二年級的體育課,上課其它方面沒太大問題,學生也非常喜歡上我的課。但有一部分學生隊列隊形做不太好,我能理解學生,年齡小,而領導的意思卻要練得好好的、整整齊齊的,為了好看,我不知道怎么處理能取得三贏的效果(學生、領導、我)。請不吝賜教,謝謝!
王教授:從你目前的教學效果來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贏”已經初見成效。至于說“怎么能夠取得‘三贏’的效果”,我的建議是:學校“領導要求隊列隊形要練得好好的、整整齊齊”,可能領導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想法,這一“意思”還是應該力求做到的。
對于如何把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隊列隊形練得整齊劃一,教法還是很多的:
第一,可以通過組織學生收看“國慶閱兵式”、“國旗手”等電視片,激發學生向解放軍學習;
第二,可以通過拉一條限制線,引導學生練習“正步走”的踢腿高度;
第三,在練習“并隊走”時,為了做到同時轉體,可以通過“兩路學生相遇時,相互擊掌后再同時轉體”或“兩路學生相遇時,相互傳遞沙包等小教學用具后再同時轉體”等教學方法,既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練習興趣,又容易達到整齊劃一的目標;
第四,通過比賽法,激勵學生為了班組的榮譽而練整齊的自覺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