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運動不應該只限于運動和體能活動,還應從思想和情操上培養青年。因此,顧拜旦堅持奧林匹克運動與教育藝術相結合。
羅格說:“沒有人文精神和奧林匹克教育,就是一屆平庸的奧運會”。北京向世界承諾要辦一屆高水平和有特色的奧運會,將為奧林匹克運動留下北京特色的教育遺產。2005年12月6日,北京啟動了“北京市學校奧林匹克教育計劃”,這個計劃是以“新北京、新奧運”為主題,以大、中、小學生為對象,通過全面貫徹和落實“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和“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主題,來傳播現代奧林匹克精神。
為了將這一教育計劃落到實處,北京將實施“2008年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建設工程”,在中小學命名和建設一批“北京奧林匹克示范校”。《體育教學》將從本期開始開設本欄目,為大、中、小學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活動提供經驗交流和資源共享的平臺。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讓我們高舉奧運的火炬,奔向綠色、科技、人文的2008!”這是北京市門頭溝區大峪二小課間操前由體育教師喊出的口號。大峪二小認為奧林匹克教育決不僅僅是德育與體育的事情,而是學校的整體工作。學校抓住奧運契機,借奧運文化學校課程體系將煥然一新。在奧林匹克教育的道路上,大峪二小用自己的熱情與執著正在尋找著屬于自己的路。
奧林匹克與德育的融合
如果說德育是一種無形的教育,那么奧林匹克教育就將德育變無形為有形。大峪二小將奧林匹克理念融入德育。將“綠色奧運”理念同課外活動融為一體。學校開設了環保課堂,聘請了許多專家、教授到學校做講座,從北京的環境到北京的動植物,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2002年3月學校就開展了“彎彎腰”活動,讓學生主動撿拾校園內外的垃圾、廢棄物,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為使廢棄物得到有效處理,學校成立了“紅領巾再生資源回收站”,師生定期將廢紙、飲料瓶、廢電池等交到回收站。教師帶領學生將廢棄物一部分制作成精美飾物,一部分運到造紙廠換回再生鉛筆、再生紙。資源保護意識的增強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這種“綠色”理念在門頭溝大峪二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彰顯。
奧運成了班隊會的主題,學校先后開展了“憶歷史、學英烈、迎奧運”主題大隊會;“情系奧運,文明禮儀伴我行”的主題大隊會和“走進北京”的聯合中隊會。聯合中隊會上,師生共同參與,從“北京的概況、建筑、小吃、特產、名勝古跡”等方面介紹北京的文化,實現了對學生愛家鄉到愛祖國的情感培養。
奧林匹克在語文課的新用處
在字詞句的乏味教學中,語文教學同樣可以與奧林匹克緊密相連。語文教師利用優秀運動員的感人事跡作為題材,讓學生寫讀后感,使學生在掌握寫讀后感方法的同時,又體會到運動健兒刻苦訓練、為國爭光的拼搏精神。記者采訪中看到:在教學樓內的走廊墻壁上,張貼著 “我用童謠迎奧運” 、“我用書信迎奧運”的作品展示,每個作品都蘊涵著學生對奧運的理解與認識,記載著學生接受奧運教育的心路歷程。
奧林匹克在數學課的新解答
艱澀難懂的數學課經常提不起學生的興趣。而數學教師把最枯燥的數學也同奧林匹克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近幾年我國參加奧運會的獲獎情況,在課上組織學生整理信息,并用統計表的形式展示出來。
音樂課走向奧林匹克
體育與音樂的結合才是最美的表達。音樂教師收集了歷屆奧運會歌,并教學生演唱。一位音樂老師在接受采訪時,說道:“在教孩子們唱漢城奧運會會歌時,孩子們主動將手拉在了一起,一同揮舞。而且孩子們以前很以自我為中心,自從進行了奧林匹克教育,孩子們變了,在大合唱互相擠碰時,不再是以前的責罵對方,而是能夠互相理解說‘對不起’和‘沒關系’了。”
勞技課上有奧運
在勞技課上,勞動老師帶領學生認識“福娃”、了解“福娃”,并請老藝人走進課堂,用剪紙的形式表現“福娃”。 在教學樓內的走廊墻壁上,張貼著“我用彩筆迎奧運” 、 “我用剪紙迎奧運”的作品展示。這些都是學生關于奧運的繪畫或者剪紙作品。
奧林匹克與體育課的整合
體育課與奧林匹克文化的結合最為突出,學校把奧林匹克教育貫穿在日常的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中。體育教師向學生介紹奧運比賽項目及簡單規則,使學生關注體育賽事,能看懂體育比賽。在課堂休息時,體育教師給學生講奧運冠軍的感人事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敢于拼搏,頑強不屈的奧運精神。同時體育教師將奧運文化作為課堂資源,自編了“奧運五環操”。
學校認為奧林匹克教育會促進學生對奧林匹克主義的“智慧、意志與身體和諧發展”的生活哲學的認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學校在體育節上為不同年齡、不同體重的學生設立不同的比賽項目,為肥胖兒童特別設立了“大力士運物”項目。使學生真正領會了奧林匹克的“參與”精神。
傳統項目的繼承
在奧林匹克這一西方文化的熏陶下,中國本土文化同樣重要,大峪二小高校長如是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峪二小在領受了奧林匹克文化精深的同時對本國的傳統也加以弘揚。為了弘揚民族精神,繼承民族傳統文化,大峪二小開發了傳統體育項目。在體育課上開發了武術、跳繩、踢毽、太平鼓、滾鐵環、抖空竹等一系列特色課程。
京港合作,奧運連線
奧運文化不僅僅是教學中的主角,它還走出校園連接了香港。從 2004年9月開始,大峪二小就與香港潮陽小學五年級兩個班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奧運在北京”的專題交流。學生將搜集的北京文化,包括北京的小吃、北京的長城、故宮、頤和園等等通過網絡介紹給香港的小朋友。跨越空間的交流,使香港的學生對北京有了深刻的了解,激發了他們熱愛北京的情感。
師生還自發地制作了“奧運專題網站”, 網站上關于奧運會的信息十分豐富,有奧運會的起源、歷屆奧運火炬、每屆奧運會的吉祥物、奧運會比賽的精彩瞬間。學生通過收集奧運信息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奧運知識。
將奧林匹克融入所有課程的教學中是大峪二小在學校奧林匹克教育中的突破,構建有特色的綜合課程模式仍然是奧林匹克教育未盡的探索。奧林匹克教育在中國大地的遍地開花是所有學校即將迎來的奧林匹克文化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