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思路
1.以“標”為綱,拓展教學
本次課教學的總體思路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快樂為主線,以學練為主旨”。圍繞這一思路,確定了“快樂‘掃把球’”的教學主題,設計了三個教學情景:1)我是環保小衛士;2)玩掃把球;3)我們合作好快樂。根據體育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學習“近區”,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力爭實現課堂教學的三個拓展:一是生活拓展;二是人文拓展;三是特色拓展。
2.關注生活,體驗快樂
教學內容選擇的著力點在于生活,從學生身邊的物品中,從學生的生活中,有效挖掘體育教學的課程資源,將生活素材“掃把”引入體育課堂教學,讓學生從常見的“掃把”中得到啟迪,從生活中的一些廢物再利用中尋找亮點,在“玩掃把球”的學習活動中,享受學習,體驗快樂。
3.以“生”為本,促進發展
本次課的施教對象為水平二階段四年級的學生。本課采用深受小學中低段學生喜愛的主題式情景教學,把三個教學情景有機整合起來,以學生發展為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快樂‘掃把球’”是一項健身、健心、趣味融合的運動,是一種開放式的教材,它沒有嚴格規范的固定動作,為學生提供了自我選擇、自我體驗、自我探究的廣闊學習空間,寓學習、鍛煉和娛樂于一體,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學習目標
1.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體驗掃把球運動所帶來的樂趣;
2.通過傳、接、運、射門及組合練習,發展學生的手腳配合運動能力;
3.通過給垃圾分類,獲得一定的環保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培養合作的良好品質;
4.實踐陶行知健身思想,挖掘身邊“生活體育”素材,拓展活動主題,構建活動單元。
三、教學情景
1.我是環保小衛士:回收垃圾、給垃圾分類(5min)
該情景設計了兩個小環節。首先師生繞場慢跑熱身,徒手練習,并取好主器材(掃把)。第二個小環節,啟發學生注意觀察,發現場地中的一些垃圾,說出垃圾的種類、如何給垃圾分類。接著,教師強調用手中的“武器”開展,讓學生嘗試各種方法,在較短時間內將130多份垃圾及時分到了“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的場地中。回收垃圾時,有掃的、有推的,有單手、有雙手,有合作的、有獨立行動的。
2.玩掃把球:掃把傳接、運球、射門及其組合練習(29min)
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要部分。為了較好實現完成本課運動技能領域目標,依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通過“掃把球”的傳接、運、射、組合開展教學,具體如圖1。四個內容一環緊扣一環,逐步推進,從三個層面加以達成。
1)在合作中獲新知
掃把球活動過程中,始終將合作學習放在重要位置,傳接球板塊中,著力體現二人、四人的合作;運球和組合活動中,通過以掃把的顏色分成10組,每組6人,并堅持到課的結束。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2)在體驗中增技能
教師首先讓學生們嘗試二人傳接,初步感知后,讓學生談談感受,然后教師加以點撥、引導,總結出掃把的持法、傳接的注意點,接著又讓學生嘗試改進,這樣認知過程建立在學生的體驗基礎上,獲得了一定的知識。
3)在比賽中促提高
最后的組合活動,是在學生有一定的傳接運基礎上的活動。為提高活動的趣味性,達到鞏固技能之目的,各小組通過比賽進行活動,學生的興趣得到進一步激發,情緒創出新高,實踐效果較好。
3.我們合作好快樂:掃把造型(6min)
為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動手等方面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地形成“自我學練、合作學練、探究學練、創新學練”的良好氛圍,教師創設了“我們合作好快樂”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用掃把組成造型。其一,組織學生以6人小組為單位,將手中的掃把支起來,象征著課前提到的“團結、合作”。學生們興趣盎然,盡管由于地板較滑,支起來很是困難,但是大多數組都能通過合作,獲得成功。其二,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多層面的評價,向表現較好的兩個組頒發了大彩球,讓同學們享受成功后的喜悅。同時教師積極抓住教育契機,進行拓展教學。在教師的誘導下,只見學生主動地把上課遺留下來的不可回收垃圾清理掉,積極回收器材,讓學生在清理垃圾和回收器材的過程中,再次感受本課主題,生活拓展、人文拓展和特色拓展。
四、課例評析
1.以生活為泉源,拓展體育課程資源
1)廢舊物品再利用
紙球、易拉罐、桔子皮、掃把,是這堂課的主要器材,來自生活中的廢棄物品。利用廢舊物、生活物品、生活設施和生產工具等解決器材的短缺問題,改善教學條件,是一個“量材錄用”、因陋就簡的積極辦法。
2)環保話題進課堂
課的開始所安排的清理垃圾及其分類,是將生活中的衛生常識借用到體育課堂中,這是實現體育課向課外延伸的一個策略。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學校必須與社會接一根水管。這根“水管”應該就是我們老師。為了實現課堂教學向社會的拓展和延伸,課結束時,教師安排了一組學生將不可回收垃圾清理到垃圾桶內,實際上這就是課后的拓展,同時達到了前后呼應的效果。
3)競技體育顯雛形
快樂掃把球活動是根據“曲棍球”運動所創編的,但它比曲棍球運動更靈活,更便于操作。不需較高的技術要領,所以在定教材重點時,教師把它定為在學生利用掃把開展傳球、接球、運球、射門等一系列動作的掌握。
2.以課題為依托,創活體育教學思路
本課是在《實踐陶行知健身思想,開展“快樂健體”活動之研究》課題下的一次教學實踐活動。從陶行知先生偉大的教育思想中,我們不難發現,他所倡導的學校體育,應與生活進行聯系,讓學生在平時生活、勞動中育體。而陶先生的健身思想中集中體現了快樂性、全民性、和生活性的特點,這也正是我們在平時體育教育和活動中忽視的和缺損的東西。
3.以合作為主線,體驗體育學習樂趣
合作學習是本課教學的一大亮點。不管是“我是環保小衛士”,還是“玩掃把球”和“我們合作好快樂”,處處體現著合作。從二人合作,四人合作,六人合作,到小組合作,直至于全班合作。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玩樂,在合作中感悟,在合作中體驗學習樂趣,在合作中健康成長。
教案點評:
教學與生活相聯系,
課程資源的廣泛性;
合作學習的教育性,
身心發展的效益性。
(周登嵩)
(浙江省平湖市教育局教研室 314200)
(浙江省平湖市曹橋中心小學 3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