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實踐練習少理論講解
少兒初學游泳時,部分輔導老師往往喜歡講一大堆關于游泳的事,有注意事項,有游泳的理論知識。這些要講,但一定要有一個度,一般初學游泳的都是十歲左右的兒童,實踐證明他們對理論的理解并不會對他們當前的游泳有直接的幫助,當然也不排除對部分兒童有幫助。在少兒初學游泳時,應該提高他們對游泳的興趣,減少對水的畏懼感,多在水中練習,包括水中的嬉戲活動,嬉戲活動是減輕畏懼感的有效方法。許多游泳場館的輔導效果與輔導老師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鉤,因此很多輔導老師對少兒的戲水活動是禁止的,至少不鼓勵。這樣就泯滅了兒童的天性,不利于發揮兒童學習游泳的潛能。兒童在水中的練習活動是多方位的,可以是老師的輔導,領著兒童在水中游戲,走過淺水區,水下看物等,也可以是兒童自己的淺水嬉戲,水中追逐等,也可以是在輔導老師的動作輔導后的有目的的練習。
2.多動態練習少靜態練習
靜態輔導兒童各種游泳姿勢動作(這里的靜態是相對水中位置的移動變化),是許多輔導老師都會采用的。不過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少兒在岸上的靜態動作十分到位,可是一到水中,兒童就不會按照所學動作來游泳,原因是多方面的。對普遍學游泳的兒童,完全可以淡化動作要求,最重要的是首先能夠應用在水中的運動使身體能夠浮在水中,在水中控制自己的身體。這樣兒童在能夠保障生存的情況下對什么動作都有興趣,也有一定的追求。這時反過來學各種游泳姿勢就不會吃力,反而是十分輕松的事。動態練習控制身體最好的辦法是蹬地前滑,在依靠慣性前滑時完成劃水動作,提高控制身體的能力,同時在劃水過程中完成呼、吸動作。
3.多深水練習少淺水練習
實踐中已經被證實:游泳池學游泳的兒童與天然水域學游泳的兩者進行比較,后者能夠很快地學會浮水,在浮水的基礎上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天然水域學游泳的兒童的適應性也較游泳池學游泳的兒童強。同齡農村兒童較城市兒童能夠游泳的比例要大,這就是因為他們學游泳的水域存在差異。在游泳池學會游泳的,一到天然的水域,特別是深水水域就明顯地表現出膽怯性。這些都充分說明深水練習對兒童學游泳的重要性。雖然如此,兒童的適應性也較強,只要讓他們意識到應用自己所學的也能夠在這些水域活動自如,他們也會很快地投入到自然水域的活動中去。
4.多徒手練習少器械練習
器械的使用在增加了初學者的安全性的同時卻帶來了負面影響,那就是依賴性。依賴器械學游泳的少兒離開器械后70%多有明顯的不適應,少兒長時間地依賴器械來增加浮力,控制自己的身體姿勢,嚴重影響學游泳的進程,與學游泳的初衷背道而馳。其實少兒只要按照輔導老師的步驟多練習,一般很快就會浮水,也很快就能夠在水中運動自如。
(重慶市萬州區上海小學 404020)
(重慶市萬州區上海小學 402040)
(重慶市萬州區教科所教育科研室 4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