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質疑中求創新,培養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問題的開始,質疑是創新的基礎,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抓住一切時機,保護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和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鼓勵學生生疑、質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注意聽講,發現問題,敢于提出與他人不同的見解,大膽向教科書、向教師、向權威挑戰,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動求知,獲得最佳體育教學效果,從而在同中求異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課堂上,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手讓學生猜想和提出假設,對學生的提問,哪怕是錯誤的問題,教師都必須認真對待,及時鼓勵與表揚,激勵他們大膽質疑,主動探索,發現問題,明辨是非,點燃學生創新的火焰。既要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全面辯證去思考出現的問題,又要激起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暢所欲言,相互研討,尋找答案、尋找規律,使他們的思維變得靈活而富有創造性,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在實踐中求創新,培養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在創新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一言堂”的教學不是素質教育,更不會有創新。以往的教學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揮,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因此,教師要改變過去以“教”、“灌”為主的教法體系,由過去學生“跟著練”轉向學生“自主練”,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完成“學會”到“會學”的轉變。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以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使學生的所思、所言、所做能協調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核心,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在準備活動中,我讓每個學生輪流帶操(自編或自選),并規定后做的學生不能重復前面學生帶過的內容。這種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身心的參與、情感的投入,挖掘了學生內存的潛能,而且給學生提供實踐創新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創新學習能力。
三、在競賽中求創新,培養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心理學家托倫斯認為,在競爭條件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清晰性和流暢性將有明顯的改善和發展。每個人都有競爭意識,在競爭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和創新熱情,使他們從中找到成就感,更主要是在競爭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實踐的創新能力。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適當創設競爭氛圍,將競賽、比賽等活動引入課堂,這有助于激發學生奮發進取,打破思維定勢,提高思維的靈活性,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有效手段。如:進行“合作學習”比賽時,我讓學生自由組合、創編三人合作學習的多種完成任務的方法。于是,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動作體現出來了:有的學生選擇“三人五足跑”、有的選擇“抬轎子”、有的選擇“二對一搬運”……通過競賽活動,每個學生都不甘落后,都想力爭上游,不僅發展了他們的意志品質和戰術思維能力,也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獨立性和創造性。
四、在討論中求創新,培養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創新源于求異。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肅穆莊重的氣氛,會削弱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性,思考自覺性和探索發現的能動性,從而降低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建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鼓勵學生在廣泛民主的氣氛中討論、辯論,獨立思考,相互啟發,形成自己的判斷和選擇,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行為能力漸漸地由被動變主動,由依賴型向獨立型轉變,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良好學習習慣,為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及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保證。
當然,學生在討論問題時,難免伴隨著幼稚和錯誤,但學生不斷犯錯的過程,其實是不斷改正錯誤、完善方法、逐步提高的過程。教師要善待、寬容這種“錯誤”,使學生在不斷地討論、辯論中不斷地改正錯誤,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營造一個良好氛圍。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及教學需要,營造一個寬松自由、健康向上的教育環境,積極探索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和機制,把學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燒起來,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讓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塑造出新時代要求的創新人才。
(福建省廈門市馬巷中學 3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