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四年級上了一節50m賽跑的課。“在這節課中老師要選出全班的倒數第一。”我剛宣布完,有些人發出了驚訝的聲音,這也在我的意料之中。比賽采用自然分組,每組4人,每一小組的倒數第一要進行復賽,最終選出全班的倒數第一,但隨著活動的一步步的深入,跑的快的同學站在旁邊喊加油,跑的慢的同學表情緊張和惶恐,有的同學還失去了斗志和信心,可是到了最后還有4名同學時,有兩名學生哭了,這時站在旁邊喊加油的同學一下都議論了起來,有的說老師你太無人情味了、太殘忍了、太……,我當時也一愣,這太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初衷只是給學生提供一次親身體驗的機會,不是同學們所議論的那樣,讓我一時不知所措,最后在我的安慰聲中結束了這節課的教學,結果還是沒有選出我們班的倒數第一。
課后我久久不能平靜,我精心策劃的這節課怎么會收到這樣的結局,這堂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超乎常規,但沒有超乎常理,難道類似的課就不能上嗎?在很長一段時間思考之后,更加堅定了我自己的想,類似這種課不但不能少上,還要多上。這種現象存在說明這是我們教學中的一塊軟肋,在當今社會競爭日益加劇和殘酷事實面前,我們應該讓他們從小承受這種事實的能力,倒數第一不等于眼淚,應該讓他們主動去了解自己和正視自己,能夠正確面對各種挫折和競爭,不能讓眼淚白流,現在流了,將來就少流或不流,要以此為契機,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情緒負重的能力。
(江蘇連云港師專一附小222006)
(點評: 運動的樂趣在于參與的過程,體育在使身體機能得到改善的同時調控著運動情緒。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強調著“成功”教學,但運動結果客觀存在著“兩個第一”。體育教學中確實也不可忽視對學生心理受挫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