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頭滑腦、不學無術的大貪官和坤的形象家喻戶曉。和坤在歷史上確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乾隆年間,他做到文華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權力僅在乾隆之下。甚至當時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坤為“二皇帝”。如此得寵的重臣,為何最后被嘉慶帝賜死了呢?
培植勢力
和坤一方面依靠乾隆掌握朝中文權,同時利用權術拉幫結派,培植親信,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
和坤拉攏親信軍機大臣福長安,福是乾隆孝賢皇后的親侄子,其父和哥哥福康安都曾任軍機大臣等高官。
此外,山東巡撫伊江阿,和坤的老師吳省欽、吳省蘭等,都成了和坤的親信。他的弟弟和琳,更是幾年之內就從一個內閣言官升為四川總督。
和坤對那些正直大臣,則不擇手段地排擠打擊。大學士松筠對和珅不服,被發配到邊遠地區任職。領班軍機大臣阿桂德高望重,和坤總想扳倒他。軍機大臣王杰、董誥也是和坤壓制的對象。
和坤對付同僚的手段非常高明,討好皇上更是與眾不同。從當時朝鮮《李朝實錄》中可以看到來華朝鮮使臣的描述:和坤雖貴為大學士、軍機大臣,每當皇帝吐痰時,他就馬上端個盆子去接。
參劾權臣
由于和坤的種種惡行,總有人想彈劾他。據乾隆五十一年《夏季檔》記載:御史曹錫寶本想參劾和坤的家人劉全,從中打開缺口。但他做事不慎,將奏稿拿給同鄉吳省欽過目。吳省欽連夜向和坤告密,曹錫寶因此事被革職留用。
曹錫寶等人沒有搬動和坤,反而使和坤有所警惕,他決定采取釜底抽薪的辦法以絕后患。他規定:以后所有送給皇上的奏章,都必須同時送一份副本給軍機處,這樣誰去皇帝那兒告他的狀就不容易了。他還規定,御史位置空出時,只能用60歲以上的老臣擔任。和坤用權力幾乎把所有通向皇帝的渠道都堵死。
嘉慶繼位
嘉慶元年,乾隆把皇位傳給第十五子嘉親王颙琰,自己當起太上皇。但凡是國家大事和重要人事任免,他都要親自過問。
形勢發生變化,和坤不得不采取措施防備嘉慶。他一面極力討好嘉慶,又竭盡全力限制嘉慶培植自己的親信。嘉慶即位時,他的老師朱硅時任廣東巡撫,上了一封表示慶賀的奏章,和坤就跑到乾隆面前告了朱珪一狀,不過乾隆未予理睬。
嘉慶元年八月,乾隆準備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嘉慶向老師表示祝賀,和珅又向乾隆告狀,說嘉慶籠絡人心。這次乾隆生氣了,幸虧軍機大臣董誥勸諫,乾隆才作罷。但不久,和坤還是鼓動乾隆將朱珪從兩廣總督降為安徽巡撫。
和坤還將吳省蘭派到嘉慶身邊,監視嘉慶的言行。
嘉慶二年,首席軍機大臣阿桂病故,和坤成為首席軍機大臣。大學士王杰因看不慣和坤告病退休,董誥因為母親守孝也回了老家,在軍機處和坤可以呼風喚雨了。
這時乾隆已年老力衰,記憶力下降。和坤真正成了乾隆的代言人,他的專橫比往日更甚。
嘉慶城府很深,他把和坤的一舉一動看在眼里,卻不露聲色。當有人說和坤不好時,嘉慶反而批評說:我正要依靠他來治理國家,你們為什么來說他的不是呢?甚至有些重大事情仍然讓和坤去處理。這樣,和坤終于被麻痹了。
權臣垮臺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89歲的乾隆壽終正寢,和坤的靠山倒了。當天,嘉慶任命和坤與睿親王等一起總理喪儀大事,并召朱硅迅速回京。
正月初四,嘉慶譴責在四川鎮壓白蓮教的將帥冒功請賞,并解除了對這件事負主要責任的和坤與福長安的軍機大臣職務,命他們晝夜在大內守靈,隔斷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系。
正月初五,官員紛紛上疏,彈劾和坤弄權舞弊,犯下大罪。
正月初六,嘉慶進行人事調整。
正月初八,嘉慶命令上奏文件直接送給他,軍機處不得抄錄副本。
正月初九,在公布乾隆遺詔的同時,嘉慶宣布革除和坤與福長安的職務,交由刑部處置,并命查抄和坤家產。
正月十一,嘉慶宣布和坤的二十大罪狀,并要各省督撫表態。
正月十五,直隸總督胡季堂首先表態,請求將和坤凌遲處死。
正月十八,在京大臣奏請將和坤凌遲處死,將同案的福長安斬首。嘉慶表示,為了國家的面子,恩賜和坤自盡。對福長安改判死緩,但要讓他親眼看著和坤自盡。
富可敵國
嘉慶為什么要鏟除和珅?
有人說和坤被殺是因為他太富了,所謂“和坤跌倒、嘉慶吃飽”,說他的家產值白銀8億兩,是清王朝十年財政收入的總和,所以招來殺身之禍。
從查抄家產的清單中可以看出,和坤長期把持崇文門稅關,索賄受賄;大量兼并土地;開設當鋪銀號,放高利貸;開設煤窯、跑運輸……大量銀子進入他的私囊。
巨額的財富使和坤過著帝王般奢華的生活,他在北京、承德等地都建有住所。和坤在北京什剎海畔建起豪宅(今恭王府),府內甚至仿乾隆寧壽宮建起楠木房,并仿皇帝建制修建垂花門等。和坤還在北京海淀建有淑春園(今北大未名湖)。
和坤不僅享受著姬妾成群、錦衣玉食的生活,還夢想著死后像皇帝一樣風光,他在河北薊州(今薊縣)修建巨大墳墓,規格甚至超過親王,民間稱之為“和陵”。和坤被抄家時,墳墓被平毀。
和坤被抄家時,除各處房產花園外,還抄出銀子300多萬兩、金子32000多兩;土地1 0多萬畝,收租房屋1000多間;各處當鋪銀號以及各種珠寶、衣物等。其總家產折合白銀約有1000萬兩。當時,清政府一年的收入也不過七八千萬兩。
殺身之禍
通過和坤仿皇帝建制修建房屋、陵墓等,不難看出他已不僅是貪戀錢財,權欲之大已到了驚人地步。這才是他招致殺身之禍的主因。
嘉慶四年,嘉慶在張誠基奏折上批示:“朕若不除和坤,天下人只知有和坤,不知有朕。”
由此可見,嘉慶殺和坤是因他權力太大, 已經嚴重威脅到皇權,嘉慶甚至懷疑他可能會謀反。
不過,嘉慶對和坤的功績和才能還是肯定的。嘉慶十九年,清國史館將編好的《和坤列傳》送嘉慶過目。嘉慶見記載極簡單,只記錄了和珅的官階履歷,很不滿意。他批示:和坤并非一無是處,他“精明敏捷”,任職30年還是做了很多事的。只是和坤“貪鄙性成,怙勢營私,狂妄專擅”,才不得不加以重罰,為此嘉慶下令重新編寫。
盛極而衰
乾隆時期,和坤也許運氣太好了。然盛極而衰。嘉慶元年以后,和坤的家庭接連遭到不幸。
嘉慶元年七月初七,被和坤視為掌上明珠的次子剛滿兩歲就夭折了,當時他正隨駕避暑山莊,聽到這不幸的消息極為傷心。兩個多月后,和坤的弟弟四川總督和琳又染瘴氣身亡。和氏兄弟手足情深,和琳又是他官場上的一大支柱,突然暴亡,和坤格外悲痛。
嘉慶二年,和坤的孫子夭折。嘉慶三年,和坤結發三十年的妻子馮氏也撒手而去。和坤雖妻妾成群,但與馮氏感情最為深厚。
不到一年,和坤本人也成了泉下之鬼。和坤死后,他的兒子豐紳殷德在河北薊州草草埋葬了和坤。
和坤始終認為是被自己的才華給害了。和坤的確是個有才的人,但他最大的才華卻是玩弄權術。他能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靠的是緊緊傍著皇帝、討得皇帝歡心的本事,然而這種本事卻不能讓他永遠享受富貴,最終還是皇帝把他送上了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