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偉大的文學家肖洛霍夫因在描繪頓河史詩性作品中,以藝術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現(xiàn)出了俄羅斯人民生活中具有歷史意義的面貌,而獲得了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他是唯一以俄羅斯公民身份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俄羅斯作家(其他四位獲此殊榮的俄羅斯作家都是僑民)。
在這之前,肖洛霍夫僅僅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說作者。《靜靜的頓河》最初兩卷是1928年-1929年出版的。24歲的年青作者肖洛霍夫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幾年之后,他在世界文壇上名聲大噪,緊接著又出版了第三卷、第四卷小說。
肖洛霍夫與斯大林
《靜靜的頓河》講述了國內(nèi)戰(zhàn)爭的歷史。起初因這部小說對叛亂持同情態(tài)度被禁止出版。是斯大林決定了作家與小說的命運。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為肖洛霍夫與領袖的會見創(chuàng)造了條件。
斯大林與肖洛霍夫的見面是在高爾基的別墅。當作家第一個來到別墅時,重要客人還沒到,于是他就去河邊釣魚,由于精神集中,沒有察覺時間慢慢地過去。斯大林見到遲到的肖洛霍夫非常不悅,因此,他們之間的談話氣氛也比較緊張。
“你為什么寫白匪叛亂?你那里有科爾尼洛夫反革命叛亂嗎?”斯大林首先提問??磥恚跁娗埃I袖已完整地讀過這部小說。肖洛霍夫回答:“實際上白匪人數(shù)很多,科爾尼洛夫總是沖在前面。他出身貧苦人家,他與部下打成一片,并排坐在一張桌子前吃飯。當他從奧地利俘虜營中跑出時,還背著一個傷員跑了幾公里?!彼勾罅謱λ幕卮鸩惶珴M意,教導他:“蘇聯(lián)作家應當選擇該寫什么,不該寫什么?!彪m然,他們有爭執(zhí),但最終斯大林還是同意出版這部小說。
1938年,肖洛霍夫受到羅斯托夫州政治保安局迫害,被扣上了當?shù)胤锤锩M織頭目的帽子。幸虧一個克格勃成員及時通知了他,并把他足跡搞亂,他才得以脫身,逃到莫斯科。到那以后,他馬上給斯大林的秘書打電話,對方說:“別擔心,等待回音吧?!毙ふ谂笥涯墙杈茲渤顣r接到了克里姆林宮的電話。斯大林似乎感到了什么:“聽說,肖洛霍夫同志喝多了?”作家回答:“您生活中哪會有我們這樣的煩惱,您當然不會喝醉。”于是,他詳細地向領袖講述了發(fā)生的一切。通話后,斯大林馬上召集了政治局會議,召見了內(nèi)務部所有領導人。過了一段時間,國家開始了重大的人事變動。
20世紀40年代,《靜靜的頓河》在評斯大林文學獎時,阿·托爾斯泰和法捷耶夫發(fā)言反對,他們強調(diào)小說的結尾要修改,要把主人公改成受到革命的感召,加入了布爾什維克,而不是普通的人。肖洛霍夫頂住了各方面的壓力,堅持了自己對生活的認知。正當授獎委員會舉棋不定時,斯大林的一番話決定了小說和作家本人的命運,“我作為讀者非常喜歡這部小說,作家們,決定吧!”于是斯大林文學獎委員會成員都投了贊成票。
肖洛霍夫是蘇聯(lián)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發(fā)行量很大,經(jīng)常有世界名人尋找機會與他見面。但是后來不知何故,突然著名小說《靜靜的頓河》停止發(fā)行。一時謠言四起,說斯大林下了禁令。在《斯大林全集》第十二卷中寫道,肖洛霍夫在《靜靜的頓河》小說中犯了錯誤,至于什么錯誤沒有詳細說。肖洛霍夫給斯大林寫信請求說明原因,幾次嘗試去見他,斯大林都以工作忙為由拒絕了。后來這部書直到斯大林逝世后才再版。
肖洛霍夫巨著引發(fā)的爭議
肖洛霍夫1926年開始構思長篇巨著《靜靜的頓河》,經(jīng)過14年的時間小說四卷分別在1928年、1929年、1933年、1940年出版。從一開始,小說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再版達百次之多,并被譯成60多種語言。這部小說空前的銷量說明讀者對他的推崇和熱愛。但也正是這部小說使肖洛霍夫遭到了來自多方面的攻擊。第一次爭議發(fā)生在小說第一卷出版之后。焦點聚集在小說是不是出自肖洛霍夫之手。人們懷疑的理由是22歲的年輕人怎能有如此深厚的閱歷和功底,不是哥薩克人,如何了解哥薩克生活。1929年,為此還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列寧的妹妹烏里揚諾娃領導的專家委員會鑒定后,認為是肖氏之作;然而,70年代又掀起了第二輪爭論浪潮,說該書源自哥薩克白匪軍官的日記,作家偷梁換柱,是在竊獲手稿基礎上,編成此書。
2000年11月25日塔斯社報道,《靜靜的頓河》手搞在作家之友古達塞夫的親戚家發(fā)現(xiàn)。
肖洛霍夫與古達塞夫一家有不解之緣。在小說結束時,肖洛霍夫在莫斯科工作,他是好朋友瓦西里·古達塞夫家的???。他是在莫斯科大學學習時認識古達塞夫的。古達塞夫出身富裕家庭,住在宮廷小巷富人區(qū)里,是一個無黨派人士。作家沒有讀完大學,就回到了維申斯克的家。他每次來到莫斯科,都會去古達塞夫家。他是唯一能在朋友家留宿的客人,同時他也把自己《靜靜的頓河》兩卷書的手稿留在了朋友的家。
古達塞夫逝世后,他的妻子也相繼離去。一段時間他女兒掌管一切。隨著女兒的離世,掌管遺物的權利轉交到古達塞夫遠方親戚的手中。有人建議他們賣掉手稿,據(jù)說經(jīng)過拍賣可以得到一大筆錢。后來,他們接受了勸告,決定不讓手稿流失到國外。當時任總理的普京下令,不惜代價得到屬于國家的手稿。這樣885頁的手稿就轉交到專家手中,最終確認了《靜靜的頓河》作者是肖洛霍夫。該書原稿的出現(xiàn)為辭世已15年的大作家洗清了不白之冤。
肖洛霍夫的家庭生活
肖洛霍夫女兒回憶:父親與母親夫妻恩愛,感情很深,在休息時間總是形影不離。父親喜歡打獵、釣魚,總是和媽媽一起去。媽媽比爸爸大三歲。結婚時媽媽問爸爸的年齡,爸爸回答:“我們是同齡人?!碑斢辛撕⒆雍?,親戚們總聚在一起,媽媽才知道了這善意的謊言。
父親日常生活十分簡樸。1950年國家出資給每位院士在莫斯科郊外修別墅,但他堅持在自己的家鄉(xiāng)修住宅,他不愿離開維申斯克,他喜歡故鄉(xiāng)的土地,這里給了他無窮的創(chuàng)作靈感。 父親從不收貴重禮物。父親1941年在前線得了斯大林獎,1960年在莫斯科大學進修時領到了列寧獎,后來帶領全家到國外去領諾貝爾文學獎。他把獎杯放在家里,給我們講歐洲、日本。我們?nèi)医?jīng)常去國外,但社交圈是很有限的。在國外我們只能住在大使館,父親也不能隨意想見要見的人。
父親在病重時表現(xiàn)得非常堅強。父親從莫斯科飛往古比雪夫時,出了航空事故,由于劇烈震蕩得了中風,緊接著又得了嚴重的糖尿病,后來雪上加霜得了喉癌,已經(jīng)不能動手術了。他忍受巨大的疼痛,從不抱怨,頑強地與病魔作斗爭。我在莫斯科醫(yī)院陪伴他,醫(yī)生勸他打止痛針,他為了能和朋友多說說話,還堅強地說,不需要。他執(zhí)意要出院,請求送他回故鄉(xiāng)。他知道,他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擔心把他葬在莫斯科。1984年父親與世長辭。
對于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頗感意外。肖洛霍夫的理想——成為列夫·托爾斯泰那樣的文豪。他模仿托爾斯泰在《靜靜的頓河》手稿空白處留下了自己的簽名。他沒有白白這樣做。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斯大林文學獎和諾貝爾文學獎,兼而得之。在20世紀的俄羅斯眾多文學大師中,可謂僅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