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舊金山,有一群與紙為伍的人,他們設計不同的紙張,他們開設紙專賣店,他們教授如何以紙為媒材做成相框、筆記本等工藝品。這些以紙品為業的人,形成了一種新行業。
凱西的夢想是做一個紙張設計者。她在大學主修設計,畢業后就在一家紙專賣店工作,負責紙品進貨,協助客人找到需要的紙張。八十多平米的店里滿室紙張,各種顏色,各種圖案,有了凱西的介紹,顧客可以更快了解不同紙張的特色。
凱西是個紙癡,看到紙像看到情人般眼中閃著光,對每一系列紙張更是如數家珍,出自哪位設計師,哪種紙能制造出何樣的效果。目前每家紙商都有自己的設計師,如此才可創造不同品牌的特殊性。
凱西從初中開始迷戀上做剪貼手工藝,并且立志要成為一個紙張設計師。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她參加每一個剪貼手工藝比賽,為的是得獎才能被廠商看到,進而有機會擔任設計師。
美國的剪貼手工藝大興其道,每個月在不同城市都有剪貼藝術大會,有上百家企業展示最新的紙張和各種剪貼本配件,同時推出各種教人做剪貼的工作坊,拜此風潮之賜,紙品藝術成了一項專門且日受重視的制造業。
舊金山是個重視精神文化的城市,這里的人們對結婚簽到本、孩子滿月卡等,都要精挑細選紙張來制成,有人不買現成的,而是自己動手做,讓誠意和創意注入這些生活篇章。為此,紙品店里都附設教人做筆記本、相框和各種本子的工作坊。
買紙的人多,紙店就多,自然也有更多人從事這個行業。法思華從芝加哥遷居舊金山,喜歡紙張的他現在是一家連鎖紙店的經理。他愛畫畫,和紙張早就建立了親密關系,在紙店工作讓他如魚得水。他還設計了自然寫生課程,先帶參與者去附近公園寫生,然后再自制紙框和畫冊,參與者動腦也動手,紙張的舞臺也得以拓展。
蜜妮本又是位攝影師,而今又多了個頭銜:紙品藝術老師。
她在“書藝術中心”開課,專門教人做筆記本。她手很巧,更有藝術眼光,很會改造紙品的生命史。例如她把一張披頭士的唱片封套改造成一個筆記本的封面和封底,十分特別,更重要的是從此可把鐘愛的唱片套帶在身邊使用。她說,做工作坊老師是一個意外,原本她是來當學生的,結果表現杰出,就當了老師。她發現自己覺得很容易的事,別人卻做不好,她這才知道自己有雙巧手,在這里她找到更多自信。
另外一位老師米蘭倫也有類似的經歷,她是專業計算機繪圖者,愛好是植物研究,結果她發現不同植物可調出不同顏色,她就教人用這些自然的有色媒材設計自己的紙張,每一張紙都是獨一無二的。市面上已有那么多紙張可選擇,然而還是很多人想要設計出自己的紙品,追求的就是一份參與和與眾不同,這也是紙品藝術蓬勃發展的緣由。
蜜妮和米蘭倫都是因為紙品技藝,意外發現新的人生角色,黛安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前兩位是創意者,她則是經營者。如今她是剪貼藝術專賣店的老板。
數年前她辭去科技公司公關工作,到非洲和亞洲游歷了一年,回美后想將成箱的照片整理,并且在圖片旁附注和圖片相關的回憶,然而找遍了舊金山的美術用品店和紙品店,就是找不齊她需求的所有東西。細想一下,不如結合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開一家剪貼本專賣店,把嗜好變事業,從此不但自己可要什么有什么,還可和更多人分享剪貼的樂趣。
紙品藝術在舊金山開花結果,從設計到經營儼然形成一條產業縱貫線。消費者對紙張的喜愛出自他們對生活的重視,他們愿意用心去選擇紙張并親自做成工藝品,以表現出他們對生活的珍愛。